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它秉承“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在国际联盟的成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与此同时,经过近代历练的中国人民开始冷静思考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一战以后,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加快了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便是中国积极鼓吹、参与国际联盟的成立。本文旨在论述1919-1939年中国与国际联盟的关系发展及其演变之历史过程。 文中总体按照时间顺序来阐述的:(1)北京政府时期,论述了中国在国际联盟的创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中国社会舆论对国际联盟的期望和要求,指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微且政局动荡,全国上下都希望通过国际联盟这一组织来维护国权,树立自立自主之形象。这一时期,中国与国联的关系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即中国加入国联、中国维持和争取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关于国联禁烟问题、关于国联会费和技术合作问题。中国在与国联的交往中,并没有实现原先的预期目标。虽然如此,这也是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社会的开始,为今后南京国民政府与国联的交往打下了基础。因此,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与国联交往的起始和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这种关系是不稳定的;(2)南京政府初期,由于外交政策的激进,导致其与国联的关系处于一种近乎于敌对的状态,很不协调。但是,自从“济南惨案”发生后,国民政府外交政策作了较大改变,在协调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同时,国民政府也更加注意发展与国联的关系,从而使其得到了改善和一定的发展;(3)“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突出和尖锐起来。为了应对危机,国民政府积极利用国联这一外交舞台,展开了所谓的“国联外交”,从而开辟了与国联关系的新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与国联关系发展的一个“高峰”,其合作主要是在政治领域,目的在于利用国联的作用解决中日之间的冲突。但是由于国联对日本侵略调解无力及日本退出国联,国民政府意识到再走“依赖国联”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于是,国民政府便把注意力转向了与国联开展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从此开始了与国联关系的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侧重于通过开展与国联的经济技术合作来增强自身国力,同时更加密切中国与欧美等国的关系,以此来抵御日本的步步进逼。同时,中国人民也意识到国联这一机构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并对国联的改组提出了建议;(4)“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拉开了序幕。国民政府在力主抗战的同时,继续发展与国联的关系。但此时这种关系已完全服务于中国的抗战形势。因此,中国主要利用国联这一平台,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请求国联对日本实施制裁,以阻止日本侵略。同时,中国针对于抗战过程中的所衍生的卫生、医疗等实际问题,展开与国联的合作。但是,由于欧洲战云密布,各国自顾不暇,中国的这些期望大多无法实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年底,以英、法为核心的国际联盟名存实亡,国民政府与国联的交往也因此告一段落。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国联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联名存实亡,中国与国联的关系历经两个政府、两段发展时期。在北京政府时期(1919-1928),中国直接参与了国际联盟的创立,并在国际联盟的早期活动中起着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它与国联的关系逐步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是这种关系并不稳定,其合作范围和程度还相当有限。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9),中国与国联的关系经历了协调、改善、发展、高潮直至逐渐冷却的发展阶段,而国人对国联的思想也经历了开始与国联接触时的疑忌、反感,继而转化为重视、合作,再者依赖国联处理中日冲突,最后对国联渐感失望的流变。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却从未中断与国联的联系和交流。它始终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所倚重的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