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影像三维重建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长期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影像作为探知物体表面三维形状信息的重要数据源,在经济性、便捷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手段(如激光测量、微波干涉测量)无可比拟的优势。摄影分辨率的提高,以及倾斜摄影测量的大范围应用,使得对城市场景进行精细的空间感知成为可能。而高质量的三维重建是全方位城市空间信息感知的重要前提。面向城市场景,实现能够自动、精确、有效、完整反应地物结构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像三维重建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长期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影像作为探知物体表面三维形状信息的重要数据源,在经济性、便捷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手段(如激光测量、微波干涉测量)无可比拟的优势。摄影分辨率的提高,以及倾斜摄影测量的大范围应用,使得对城市场景进行精细的空间感知成为可能。而高质量的三维重建是全方位城市空间信息感知的重要前提。面向城市场景,实现能够自动、精确、有效、完整反应地物结构信息的三维重建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当前重建结果中存在着大量凹凸不平的现象,同时明显的阶梯效应(fronto-parallel)也限制了重建结果的应用。然而,城市场景中存在着大量的平面结构、锐利边缘和角点,这些明显的几何特征为三维重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约束条件。传统的影像匹配算法并不能为这些约束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实践。本文以城市场景多视影像三维重建为基本问题,提出顾及平面、锐利边缘以及角点等城市场景特有几何结构的重建方法;借助二维影像与三维空间信息的对应关系,利用多种条件约束构建目标函数并进行全局最优求解,实现城市场景三维信息的高精度恢复以及形状结构的准确高效表达。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顾及平面结构信息的多视影像深度图重建(PMVD)。研究有效利用城市场景中广泛存在的平面结构,通过全局优化策略获得多视影像的深度图与法向量图。首先,对影像进行分割获得具有一定均一性的分割块,接着以平面几何模型为基础,利用鲁棒的相似性测度与平滑性约束构建能量函数,并进行迭代优化,每次迭代中,首先利用改进的Patch Match获取若干候选局部平面,接着利用自适应流形滤波对匹配代价进行聚合,然后应用置信传播获得每个像点对应的最优物方平面,最后对异常估计值进行剔除。定性的实验表明在平面场景本文算法能够有效保存平面结构信息,在深度不连续区域也能避免过平滑的现象;定量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航空影像上的重建精度比主流算法提高一倍,在地面影像中可以获得与当前最优算法相当的重建精度。(2)多结构特征约束的像方三角网三维重建(IMGTR)。考虑到直线段与角点对城市场景中地物的几何结构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本文提出了利用直线段、角点、平面的多结构特征约束的像方三角网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利用特征提取获得的直线段与角点构建密度自适应的像方三角网,然后在影像相似性测度与平滑性约束的基础上,在相邻三角面片间施加连续性约束构建能量函数,最后通过类EM优化框架进行能量最小化,为每个像方三角面片确定最优的物方平面。在优化过程中,通过图割对影像断裂线进行确定,进而提高重建结果在影像边缘的表现能力。定性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可以准确表达地物几何结构的重建结果;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三维信息的重建精度明显优于当前主流算法。(3)基于多视影像的三维结构信息融合。对于利用多张影像生成的、蕴含地物几何结构信息的三维重建结果简单合并会严重破环原有的几何结构信息。本文对此进行探索,针对IMGTR生成的、带有三维信息的像方三角网融合问题,提出面向地物结构的三维信息融合方法,实现地物轮廓线重建。首先利用平面结构进行约束,在影像中确定影像轮廓直线段特征;然后构建交叉结构并确定不同影像中该结构的对应关系;最后以交叉结构为引导,对几何结构信息进行融合,获得能够准确描述地物几何形状的三维轮廓直线段,进而实现三维信息的有效表达。
其他文献
合作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然而,合作意味着个体需要牺牲自身的利益,此时自私的个体通过背叛行为剥削合作者的利益使其获得更高的利益,这将使得合作者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何解释合作的涌现成为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从传统经典的非合作博弈理论看来,完全理性的个体会选择背叛这一严格占优的策略,合作将不可能产生。该理论是以参与人的个体完全理性为前提假设,每个参与人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潮位是测深的瞬时绝对起算面。海洋垂直基准面源于潮位,是海洋测绘成果表达的参考,也是海洋大地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测绘,但制约其成果表达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将GNSS实测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或基于深度基准面的海图高。目前,该问题无论在河口流域还是近海,均未得到很好解决。为此,论文开展了GNSS潮位测量及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模型构建理论和方法研究。论文的主要
附植藻类是一类附着生活于大型水生植物上的藻类。其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全国尺度上对附植藻类的群落组成、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格局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通过对全国主要水体中的402个群落中水生植物-附植藻类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来研究附植藻类的群落组成、物种分布规律、多样性地理格局、生产力与多样性的关系以及水生植物对附植藻类
文人园林是具有士气或文气的园林,书卷气或诗情画意是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是文人园林与其他类型园林的重要区别。宋代文人园林不仅是宋代园林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是自然与艺术、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所谓宋代文人园林的美学研究主要是从美学的视角,也即审美缘起、审美本体、审美特征以及审美境界四个方面对宋代文人园林进行分析。宋代文人园林审美缘起于中隐思想。私家园林在西汉时期开始从皇家园林中
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是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强化经营效率、效果的制度性安排。内部控制具有牵制与约束、防护与引导、监督与影响以及衡量与评价等基本职能,为促进企业实现运营目标提供有效保障。那么,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对运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此,尚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全面检验。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胶凝砂砾石坝型开展了许多理论研究,主要基于室内试验得到的材料参数和本构特性等,缺乏结合实际运行条件下坝体原型监测资料开展的真实工作性态分析。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最高胶凝砂砾石围堰—大华桥上游过水围堰的施工期及运行期监测资料为基础,对高胶凝砂砾石围堰运行期的应力应变场、渗流场、温度和温度应力场真实工作性态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高围堰结构设计中关于剖面对称性、堰内材料分区和温控标准等
論文以漢代肩水塞屯戍遺址及其出土漢簡爲研究對象,綜合運用簡牘學、文字學、考古學及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梳理簡牘出土的相關考古學信息,對肩水塞轄區内A35大灣、A33地灣、A32金關等遺址出土簡牘進行文書分類、文字釋讀、綴合編連等文本整理工作,在此基礎上圍繞肩水候官的組織機構、交通運輸、生活保障及行政運作等開展綜合研究。全文由緒論、正文、結語、參考文獻四部分構成。其中,正文分七章:第一章對肩水塞轄區内的
本文研究的是晚清书论中的审美观念,具体包括五个问题。第一,书法本体论。中国书论史上共有“模拟自然”说、“书为心画”说、书法形神观三种书法本体论,截至北宋就已经全部被提出。晚清书家对书法本体论的发展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书法形神观的发展,周星莲把形质规定为笔画对空间的分割,刘熙载把书法形神观与意象说等同起来,康有为的“书为形学”说是对传统重神轻形的扭转;二是对书法形神观的变形的总结,刘熙载将“神与形
作为适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对法律的完善功不可没。它既可透过案件的审理知悉社会时势的最新变动,推动法律的与时俱进;亦能借助层出不穷的案件情节来发现既有法律的缺陷,确保法律漏洞的及时填补。清代司法对法律的完善主要表现为因案修例机制,即基于某一个司法案件,引发统治者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实质上是法律的司法创制过程,新规则在司法实践中产生,逐步被修入国家法典,成为正式的法律条
近年来,学术界从畜牧经济、产业经济、市政管理以及广告营销等诸多学科分别论述牛奶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性”因子。事实上,牛奶在近代中国百年间的剧烈变化不仅颠覆了国人源远流长的饮食习惯,其中更隐含着近代中西文明交流中的隐含的“文明等级论”的叙事,以及国人追寻现代转型的重要文化意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物质文化史的方法揭示牛奶这一处于中国传统饮食体系边缘的食物如何在全球化和中国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