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眼针对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眼针干预后,对MCAO/R大鼠脑组织尼氏体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究眼针能否通过促进尼氏体恢复,促进血管新生,增加Wnt3a、β-catenin、LEF1及HIF-1α因子的表达,以减轻脑损伤,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希望能够通过此研究为临床眼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选用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眼针组(eye acupuncture)、针刺组(acupuncture),每组12只,遵照《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科技部2006年颁布)中动物的使用及伦理学规定。2模型制备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R模型,具体方法见正文。3干预方法空白组,不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在行手术后,不再做其他干预措施;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再做其他干预措施。针刺组,造模成功后,用13mm的毫针,分别取大鼠的百会穴和曲鬓穴,平刺,进针大约3mm,透过真皮达皮下组织,然后开始计时,在10min时和20min时,各刮针柄5下,共留针20min;眼针组,在造模成功后,选取双侧上焦区、下焦区、肝区和肾区进行眼针针刺治疗,主要采用平刺法,深度透过真皮,留针20min。两组针刺皆在脑缺血再灌注一小时后开始,每隔8h针刺一次,在各时间节点前30min,行最后一次针刺治疗,对3h,24h及72h三个时间节点进行评测,取材检测。4指标检测及方法造模前、后及治疗前、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应用Longa评分法、Bederson评分法及前肢踩空试验三种方法,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测,应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的情况,采用尼氏体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CD34+的阳性表达变化,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A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域中HIF-1α因子,及Wnt3a/β-catenin/LEF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加减标准差为统计量(x±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总体比较,有差异的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TTC染色法评价大鼠脑梗死结果显示,空白和假手术组的脑组织呈红色,无明显梗死灶,而模型组则有明显的苍白色梗死灶。2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Longa评分和Bederson评分结果显示,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评分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前肢踩空试验评分变化在3h和24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评分改变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2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评分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大鼠尼氏体染色结果尼氏体染色结果显示,在3h和24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尼氏体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尼氏体明显增多(P<0.05),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尼氏体增加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72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尼氏体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尼氏体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和假手术组,眼针组和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34+的表达在3h时,各组之间CD3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24h和72h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D34+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CD34+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A的表达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A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VEGFA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且在24h时,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比较,3h和72h时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域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在3h时,β-catenin,LEF1的表达明显较多,Wnt3a的表达较低(P<0.05),而HIF-1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24h时,Wnt3a,β-catenin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而LEF1和HIF-1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72h时,Wnt3a,HIF-1α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β-catenin和LEF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在3h时,Wnt3a,β-catenin,LEF1及HIF-1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24h时,β-catenin及HIF-1α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Wnt3a及LEF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h时,Wnt3a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β-catenin,LEF1和HIF-1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眼针可以改善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疗效好于针刺组。2.眼针可以促进MCAO/R大鼠血清VEGFA的增多,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损伤。3.眼针可以增加MCAO/R大鼠HIF-1α因子及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β-catenin,LEF1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眼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