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成年烟雾病患者直接搭桥术后脑梗死及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的研究研究目的:分析总结烟雾病(MMD)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中的高危因素,为成年MMD患者直接搭桥术后脑梗及高灌注综合征的预测及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3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直接搭桥(即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简称STA-MCA)成年MMD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1)参照2015年MMD临床指南标准;2)患者直接搭桥术前1个月内接受脑血管造影(DSA)检查;3)年龄≥18周岁且进行STA-MCA手术的患者,非直接搭桥MMD患者排除。2.将术前DSA检查按Suzuki分期进行分级,分期从手术侧、非手术侧以及是否累及后循环进行统计;3.依据临床表现不同,患者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神经功能评价方面依据RANKIN量表(mRS评分)统计分型;临床分型则依照Matsushima等(1990年)提出的标准;4.从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有无脑梗病史、术前有无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临床表现分型、临床分型、术前mRS评分、Suzuki分期(手术侧、非手术侧以及是否累及后循环)等临床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对影响术后脑梗及高灌注综合征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MMD术后脑梗及高灌注综合征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自2013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我中心共有236例患者入组,其中有14例患者进行了双侧STA-MCA手术,即250例半球搭桥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包括新发脑梗31例、头皮愈合不良6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外血肿2例、癫痫1例,即进行STA-MCA手术的MMD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6.8%,术后脑梗的发生占比为1 2.4%。另外,我中心进行直接搭桥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共有19例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发生占比为7.6%,同时发生脑梗和高灌注综合征的患者有4例。2.术后脑梗的危险因素分析:术后脑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分型、术前脑梗、临床分型、非手术侧Suzuki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出血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脑梗组,其比例分别是17.4%和0%;对照组中术前有梗死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脑梗组,分别为67.6%和90.3%;对照组中临床V型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脑梗组,分别为30.6%和45.2%。非手术侧Suzuki分期角度分析,发生术后脑梗组比例最多的是V期(38.7%),对照组中比例最多的是Ⅲ期(37.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术前有梗死(OR:4.184,95%CI:1.217-14.382)、非手术侧 Suzuki 分期高(OR:1.640,95%CI:1.207-2.227)均为影响术后脑梗的危险因素。3.术后影响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各基础因素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结论:1.术前有脑梗病史的患者,则术后新发脑梗的可能性较大;2.非手术侧Suzuki分期越高,术后脑梗的发生机率也越高。第二部分:成年烟雾病患者直接搭桥术后临床预后分析研究目的:统计成年MMD搭桥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及2年的随访资料,以及术后3-6个月复查DSA的资料,试图寻找影响直接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度的因素,并探求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利于术前预测血管搭桥的效果,从而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研究方法:1.回顾性统计分析自2013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我中心成年MMD患者STA-MCA术后3-6个月复查DSA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2.参考Matsushima描述的方法,将术后复查DSA的侧枝循环情况进行分级,分为0级、Ⅰ(血管覆盖范围<1/3)、Ⅱ级(1/3<血管覆盖范围<2/3)、Ⅲ级(血管覆盖范围>2/3)四级;根据患者有无间接桥血管生成分为有或无两组。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分型、临床分型、术前有无脑梗、TIA、术前mRS评分、Suzuki分期(手术侧、非手术侧以及是否累及后循环)等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程度、预后的影响。4.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烟雾病直接搭桥手术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后2年的症状改善资料,通过mRS评分进行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然后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mRS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1.我中心自2013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直接搭桥手术的患者中,共有8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 DSA复查。2.术后直接桥血管生成在高血压病史、间接桥血管生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史(OR:0.24,95%CI:0.10-0.56)为影响术后直接桥血管生成的危险因素。与直接桥血管不通相比,Ⅱ级血管通畅度与间接血管生成减少有关(OR:0.14,95%CI:0.03-0.64),但通过趋势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术后直接桥血管生成随等级增加,间接桥血管生成减少(P=0.030)。4.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处理随访数据(250例)得知:术后发生高灌注的患者尽管有颅内出血风险,但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术后脑梗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较差,虽然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是预后仍比未发生脑梗患者差。研究结论:1.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血管弹性差、阻力高,术后容易出现直接桥血管闭塞;2.直接桥血管生成与术后间接桥血管生成有关,术后直接桥血管生成较好,会抑制间接桥血管的生成;术后直接桥血管生成较差,会促进间接桥血管的生成。3.术后发生高灌注的患者血流量大,尽管有出血风险,但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术后脑梗的患者,尽管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预后仍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