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虽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只重视情绪的两极划分,佛教心理学独辟蹊径重点探讨具有双向性的特殊情绪类型——舍受。通过文献梳理,目前舍受定义未达成统一,有学者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它作为理想的幸福状态。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对舍受这种特殊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探讨。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梳理西方心理学和佛教心理学有关舍受的文献,澄清舍受的概念,并整理培育舍受的训练,为下一步实证研究做准备。二是采用2(正念组、佛教止观组)×2(前测、后测)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量表和行为实验来验证训练效果,探讨两种训练在培育舍受上的差异。三是访谈研究,从微观层面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为实证研究做补充。
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依据佛教经典,从心理学视角将舍受定义为通过系统训练,透过对物质和精神活动非永恒性本质的深刻敏锐观察,产生的对所有经历(愉快、不愉快或中性)泰然自若、沉着平静的情绪状态,其特征是效价偏高、唤醒度较低。
2)两组被试训练后,正念水平都显著提升。
3)两组被试训练后,在平静心境得分上都显著增加。
4)情绪图片评定:①在积极图片评定上,正念组训练前后没有显著差异;佛教止观组训练前后在效价和唤醒度上都显著降低。②在中性图片评定上,两组训练前后都没有显著差异。③在消极图片评定上,正念组训练后在效价评定上出现了显著增值;佛教止观组训练后在唤醒度评定上显著降低。④与正念组相比,佛教止观组仅在积极图片的唤醒度上有显著降低。说明正念训练能降低被试对消极图片的情绪反应,佛教止观训练不仅能降低对消极图片的身心唤醒反应,同时也能降低对积极图片的积极评价倾向。
5)情绪经验取样法:①正念组训练前、中、后没有显著差异。②佛教止观组训练前、中、后在唤醒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效价上,与训练前4天相比,训练后4天有显著提升。③两组被试在训练中8天和训练后4天的效价有显著差异,与正念训练相比,经过佛教止观训练的被试在效价上有提高且能稳定在偏高水平。
6)通过访谈得知,两组被试都主观报告训练后情绪趋于平和,但理念不一样。正念训练组基于对情绪的接纳态度;佛教止观组基于认识到物质和精神(包括情绪)都并非永恒,不再使自己陷在情绪里,从而对经历(愉快或不愉快)保持平和情绪。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梳理西方心理学和佛教心理学有关舍受的文献,澄清舍受的概念,并整理培育舍受的训练,为下一步实证研究做准备。二是采用2(正念组、佛教止观组)×2(前测、后测)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量表和行为实验来验证训练效果,探讨两种训练在培育舍受上的差异。三是访谈研究,从微观层面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为实证研究做补充。
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依据佛教经典,从心理学视角将舍受定义为通过系统训练,透过对物质和精神活动非永恒性本质的深刻敏锐观察,产生的对所有经历(愉快、不愉快或中性)泰然自若、沉着平静的情绪状态,其特征是效价偏高、唤醒度较低。
2)两组被试训练后,正念水平都显著提升。
3)两组被试训练后,在平静心境得分上都显著增加。
4)情绪图片评定:①在积极图片评定上,正念组训练前后没有显著差异;佛教止观组训练前后在效价和唤醒度上都显著降低。②在中性图片评定上,两组训练前后都没有显著差异。③在消极图片评定上,正念组训练后在效价评定上出现了显著增值;佛教止观组训练后在唤醒度评定上显著降低。④与正念组相比,佛教止观组仅在积极图片的唤醒度上有显著降低。说明正念训练能降低被试对消极图片的情绪反应,佛教止观训练不仅能降低对消极图片的身心唤醒反应,同时也能降低对积极图片的积极评价倾向。
5)情绪经验取样法:①正念组训练前、中、后没有显著差异。②佛教止观组训练前、中、后在唤醒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效价上,与训练前4天相比,训练后4天有显著提升。③两组被试在训练中8天和训练后4天的效价有显著差异,与正念训练相比,经过佛教止观训练的被试在效价上有提高且能稳定在偏高水平。
6)通过访谈得知,两组被试都主观报告训练后情绪趋于平和,但理念不一样。正念训练组基于对情绪的接纳态度;佛教止观组基于认识到物质和精神(包括情绪)都并非永恒,不再使自己陷在情绪里,从而对经历(愉快或不愉快)保持平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