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选择与翻译批评—《苔蕾丝·德斯盖鲁》三译本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苔蕾丝·德斯盖鲁》写于1927年,作者莫里亚克运用精湛别致的意识流手法塑造了苔蕾丝这样一个犹如“暗夜天使”般的经典女性形象。该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最佳小说之一,1981年在我国首度出现单行译本,此后引发了学界对莫里亚克小说的关注,有关莫氏创作手法、作品译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等研究风行一时。可以说,这些学术成果是翻译活动历史价值的体现。长期的翻译理论研究和无数的翻译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对文学作品原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往往不是一个译者能够一劳永逸地完成的,因此也永远没有唯一的翻译定本。《苔蕾丝·德斯盖鲁》在不同时期的多个中译本向我们呈现了不同时代的译者在解读文本时的不同视角、不同方法和不同结论。笔者认为,将平行译本视作烙有翻译主体印记的创造性成果作客观分析,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理性看待译者主体性对翻译价值目标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而公允地解析翻译现象,从而正确引导翻译实践。论文首先阐明主题相关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一章分为三小节,逐一介绍《苔蕾丝·德斯盖鲁》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翻译的价值以及现代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批评。在此基础之上,第二章结合贝尔曼的文化流派翻译批评理论,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转变和诠释循环层面阐明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关键意义,并围绕翻译立场、翻译观念和翻译视界与翻译价值目的的关系展开论述。第三章中,笔者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汉译本展开横向比较,即周国强译本(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版本)、罗新璋译本(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法国二十世纪丛书”版本)和桂裕芳译本(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法兰西经典丛书”版本),分别对译者前言与加注、专有名词翻译、译本中的潜在“对话”和多元释义等翻译现象加以分析并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后从译者的文化“间性”出发,思考翻译的终极理想化功用。为此,我们的研究方法基于以下几点认识:其一,跨文化的文学翻译中,文本往往被视为一种生命再现。译者作为解读者同文本进行的交流是一种对话。透过对话,译者不断追索“意义”,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交际价值:其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看做是一门阐释的艺术,阐释的对象正是蕴含在文本中的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阐释的循环成为必然,进而不断修改释义,矫正错误。且阐释的多元并存局面是文化间交流存在可能性的基础;其三,翻译是两种文化、语言之间的存在物,其“间性”特征导致释义的多元。翻译的自然之道在于沟通和交流。翻译文学处于两种文化间的模糊地带,杂合了两种语言、文化,将不断通过阐释的循环吸收健康的营养,并沿着显示生命力的途径随历史前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以对文学译介和翻译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关系进行更为深入和理性的思考。翻译活动不是独白式的,而是对话式的,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必要通过多个视角、多个层次的阐释循环达到释义的目的,努力把握作品的精神。
其他文献
<正>公文写作贵在用心悟,只有悟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有的同志从事公文写作多年却起色不大、不能服人,关键是没有悟透其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人无深悟,文无深味"讲的就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机湿化装置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设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相关措施,对湿化装置行干预管理。统计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吸机湿
喷射混凝土因其水化过程与普通混凝土不同,故其终凝时间极短,早龄期强度高。为了研究喷射混凝土水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差热扫描分析(TG-DSC)、
英语长句结构复杂,对翻译者会造成理解与翻译上的困难与挑战。在长句的英译汉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原文,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做到译文忠实、通顺、流畅,是每个译者的必备素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莎士比亚是不朽的英国作家。在推广莎剧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通常由英国专家为中国观众带来关于莎剧的知识与赏析指南,而口译员在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文化交流及语言协助角色。笔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而我国目前农村金融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合作金融的严重缺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该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