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十分普遍的现象。二语习得中语言石化现象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30多年里,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和语言学家对语言石化这一现象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得到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在中国,对于它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证阶段都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中介语”一词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敦大学教授Larry Selinker于1972年在其同名论文中最早提出的,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是由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己创造的、动态的语言体系。外语教师及外语学习者大约都有这种体会: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一种仿佛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至少不再能看出有明显的进步,这些现象都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质是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现象在中国大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广泛存在,成为外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对中介语及中介语石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的部分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进行了分析,揭示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石化特征;并尝试性地分析了一些呈石化倾向的错误的产生,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克服石化的相应策略:提供正确适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学习,并且对学生所犯错误有正确的认识,进行有效的反馈等等。最后,作者认为对石化现象的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理论,还能够使外语教学者与学习者更加了解语言学习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语言石化问题,使二语教学与学习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