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优秀速滑全能运动员的成绩在世界级的比赛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这种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速滑全能运动员在竞赛期训练时各种专项性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安排的不合理,不能准确的把握专项负荷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程度,在训练后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不能准确掌控。我国速滑全能运动员在成绩上的突破,必须运用先进的训练监控手段控制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的安排,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对速滑全能运动员竞赛期的训练以及赛后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实施监控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速滑全能项目训练科学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日常训练中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以提高成绩,通过采集运动员生理生化实验数据,对所获得数据的变化、分析和整理,既能客观的评价运动员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又能对运动员在练后的身体机能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又可以对运动员采取有效的恢复手段提供科学支撑。对每次训练课训练内容的有效反映,使得教练员能了解到训练的效果,第一时间对训练内容加以调整,强调了对训练过程的监控。通过对吉林省全能速滑队在备战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期间的5名全国优秀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科研跟踪服务,对全能速度滑冰竞赛期生理生化监控理论进行较深入研究,与此同时系统的测试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这些测试结果获得了详细的数据,把监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我国最优秀全能速滑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特点。通过测试晨脉、血乳酸、血常规等数据监控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用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监控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并且对运动员疲劳情况有客观的反应;对血清睾酮指标监控运动员的身体代谢情况。在竞赛期结束后,对所掌握的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整理汇总,表明:1.晨脉监控一直是医务监督高水平运动员最简便的方式之一。在速滑全能运动员备战期的训练中,训练和比赛相结合的训练周期里,避免运动员平时训练的运动强度和比赛强度对运动员身体刺激过大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在竞赛期结束阶段,运动员的晨脉平均值训练初期的59b/min下降到52b/min,并且保持在良好水平。所以在速滑全能备战期通过晨脉监测运动员心脏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的监控避免在竞赛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有重大意义。2.在备战期的训练负荷的量与强度都大于准备期的训练负荷结构的量与强度,所以在备战期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两项生化指标在运动后的波动范围很大,血清肌酸激酶在一次训练课后达到924.60U/L峰值,之后恢复到89.70U/L的水平,血尿素在大负荷训练量刺激后上升到6.28mmol/L,在赛前最后一次大负荷训练量之后运动员血尿素保持在了4.28mmol/L一个较低水平,说明运动员对于训练负荷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及时的通过对两项指标的监控调整训练内容,避免运动员身体机能不能及时恢复而造成运动损伤以及过度疲劳。3.通过对整个周期训练计划的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大幅度提高,在训练周期开始阶段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数平均值保持在10.5g/L,赛前一周测得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数平均值达到14.9g/L。这表明血液内血红蛋白数量在训练刺激以及营养膳食双重作用下有较大提升。4.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准确把握,有效地对训练计划调控,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对运动员内环境调理,在临近比赛阶段女子血清睾酮平均值达到73.63ng/dl,男子血清睾酮平均值达到892.89ng/dl,;并且睾酮也随着运动员比赛的转地、竞赛发生变化,竞赛前期通过训练量与强度的调整睾酮会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