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通过对鼻咽癌放疗中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受照射剂量、体积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上参数进行对比,研究ET剂量学分布对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中耳炎(radiation-induced otitis media, ROM)的影响,以及分析ROM临床相关因素,探讨放疗后发生ROM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减少ROM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2.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09年8月至2018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鼻咽癌病例资料,满足纳入标准共133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其中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74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59例。本次研究中将单侧耳作为研究对象(n=133*2),依据放疗后1年内发生ROM耳、未发生ROM耳分别作为病例组(n=104)和对照组(n=162)。所有病例重新在医生工作站上,补充ET的靶区勾画,由同一物理师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完成重建剂量分布,对两组中咽鼓管最大剂量(ET.Dmax)、咽鼓管平均剂量(ET.Dmean)及E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上的参数Vx(表示接受xGy剂量照射的某器官或组织体积占该器官或组织全部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行正态分布检验后,选用t检验或Mann-WitneyU秩和检验及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研究,分析ET剂量学分布对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OM的影响和危险因素。
3.结果:
3.1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ET剂量、体积及在DVH上的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ET在DVH上参数ET.V50(咽鼓管受照射剂量大于50Gy剂量体积占其总体积的比率)>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4,P=0.014)。
3.2对两组组内ET剂量、DVH参数与ET体积、靶区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组内的ET.Dmax、ET.Dmean和DVH参数分别与Vgtv(肿瘤靶区体积)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正相关(r>0,P<0.05)。
3.3咽鼓管咽口受累放疗后ROM发生率高于咽口未受累侧耳,HR=0.041(95%CI:0.020-0.082)。此外,ET.V50>82%、ET.Dmax≥70Gy、肿瘤T分期以及患者是否有长期吸烟史、鼻腔过敏史、中耳手术史与鼻咽癌ROM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不同放疗技术、是否联合顺铂同期放化疗及中耳外伤史与ROM的发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ET.V50>82%会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OM的发生率,咽鼓管咽口受累发生放射性中耳炎较咽鼓管未受累者的风险增加0.041倍。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OM的危险因素还包括ET.Dmax≥70Gy、肿瘤T分期越晚以及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鼻腔过敏史、中耳手术史。
通过对鼻咽癌放疗中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受照射剂量、体积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上参数进行对比,研究ET剂量学分布对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中耳炎(radiation-induced otitis media, ROM)的影响,以及分析ROM临床相关因素,探讨放疗后发生ROM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减少ROM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2.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09年8月至2018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鼻咽癌病例资料,满足纳入标准共133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其中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74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59例。本次研究中将单侧耳作为研究对象(n=133*2),依据放疗后1年内发生ROM耳、未发生ROM耳分别作为病例组(n=104)和对照组(n=162)。所有病例重新在医生工作站上,补充ET的靶区勾画,由同一物理师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完成重建剂量分布,对两组中咽鼓管最大剂量(ET.Dmax)、咽鼓管平均剂量(ET.Dmean)及E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上的参数Vx(表示接受xGy剂量照射的某器官或组织体积占该器官或组织全部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行正态分布检验后,选用t检验或Mann-WitneyU秩和检验及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研究,分析ET剂量学分布对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OM的影响和危险因素。
3.结果:
3.1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ET剂量、体积及在DVH上的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ET在DVH上参数ET.V50(咽鼓管受照射剂量大于50Gy剂量体积占其总体积的比率)>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4,P=0.014)。
3.2对两组组内ET剂量、DVH参数与ET体积、靶区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组内的ET.Dmax、ET.Dmean和DVH参数分别与Vgtv(肿瘤靶区体积)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正相关(r>0,P<0.05)。
3.3咽鼓管咽口受累放疗后ROM发生率高于咽口未受累侧耳,HR=0.041(95%CI:0.020-0.082)。此外,ET.V50>82%、ET.Dmax≥70Gy、肿瘤T分期以及患者是否有长期吸烟史、鼻腔过敏史、中耳手术史与鼻咽癌ROM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不同放疗技术、是否联合顺铂同期放化疗及中耳外伤史与ROM的发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ET.V50>82%会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OM的发生率,咽鼓管咽口受累发生放射性中耳炎较咽鼓管未受累者的风险增加0.041倍。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OM的危险因素还包括ET.Dmax≥70Gy、肿瘤T分期越晚以及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鼻腔过敏史、中耳手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