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社会,金融体制的改革与调整迫在眉睫,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则更是这种改革与调整的重中之重。中国银行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和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和金融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对未来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对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涉及到全国人民的长久根本利益。另外,近年来国际金融业处于剧烈的动荡与分化之中,各国金融机构都在进行重组融合,国际金融竞争出现了新的格局。对于新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来说,国内外的这些因素都对中国金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尽快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增强金融安全性。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绝大多数部门中,公有产权比例在下降,而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堡垒。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率低下和竞争能力低下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其效率,增强其竞争力,使国有银行体系在中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不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全面崩溃的覆辙,成了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都在为建立一个良好的银行体系做出努力,例如调整原有的不良贷款、根据巴塞尔协议重新调整资本金、重组银行、提供财务支持等等。但是从制度环境的整体效率可能不高这个背景看,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不强,那么外部改革可能无法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问题并使其功能发挥到最佳。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主要目标是把经济体系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的无效率产量点向转换曲线上的点移动,以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轨的现实表现之一是经济决策权以及决策后果的转变,从决策权看,是从原有的集中计划决策向效率可能更高的分散决策转变。经济决策的分散化意味着市场主体面对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性的世界,这种不确定性会产生各种风险。这为金融中介发挥功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经济动因,金融中介的存在解决了投资与储蓄分离而产生的风险问题,并且为人们提供了风险转移与变换的途径。从经济转轨的角度看,国有银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金融中介克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基于中国信息不对称在目前还比较严重以及中国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银行体系优化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现有银行中介的效率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中国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原来由政府控制的资源改为由市场来配置,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