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身体昭示其中的秘密激发了普遍的迷狂并引起了社会的巨变。身体在经历了古典前期的狂欢、中世纪的禁欲、文艺复兴的解禁以及近代的转向之后,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当代的“酷儿理论”将身体作为改变社会运作模式的主战场,企图消解政治、文化、经济、家庭、性别、性爱等方面的一切限制。随着我国的开放与国际的接轨,西方思想也开始涌入中国,对我国社会构成强烈冲击。当前的青少年群体中不乏盲目将身体作为反抗家长控制,讥讽学校教育,表达不满,追求快感,释放欲望,彰显个性的现象;基于身体表达与快感追求的杀玛特、腐女、非主流、同性恋、网络性爱等在青少年中蔓延;在客体化、自我管理与消费文化的包围下,身体意象成为部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触发因子,须臾不离左右的身体却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面对新时代的身体狂欢与身体困惑,教育需要做出认真的、全面的、深刻的、及时的、有效的回应。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将研究扎根于课程领域,希望利用课程文本中丰富的身体叙事引导学生进行世界、社会与自我的建构。
在本研究中我们借助文献法、文本分析法、逻辑思辨方法对课程文本中的身体建构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探讨与实证演绎。文章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相关概念做了初步厘清,将身体研究对象分为生物形态的身体、心理观感中的身体与社会化过程中的身体。社会化过程中的身体除了对身体提出具体要求之外,还通过复杂机制影响心理观感中的身体而最终作用于生物形态的身体,是本研究的重点。第二部分对西方名著课程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包括插图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中可以看到身体与外部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部分析了课程文本中身体叙事的认识论与规范论价值,指出身体在知识的来源、人际交往、社会政治意识、人类经济学意识当中的建设性作用。第四部分剖析了课程文本中身体建构的困境,认为课程的哲学与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以及课程历史惯性对身体的漠视导致身体在课程文本中处于存而不论的状态。第五部分析了课程文本中身体建构的紧迫性:社会生活中的身体乱象令人堪忧,体育课程中的身体成为与个体诉求高度相关的资本积累与娱乐化工具,美术课程中的人体写生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大众的情色警惕性。面对咄咄逼人的身体格局,以课程文本中的身体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已经是一个迫切的课题。第六部分探讨了几种课程文本中身体建构的策略:其一,借助德勒兹的理论,对感觉在课程解读方式中的意义进行了新的思考,将其与身体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课程解读就是自我在感觉中消失,课程在感觉中抵达的过程;其二,将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程认识论,认为课程效应就是神经生物学过程,从而将身体纳入课程认识论的基质之中;其三,从劳动与活动身体以及空间位移角度思考了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展开策略,建议在活动与隐性课程中多关注身体器官的功能开发,设置不同空间环境并消除对身体的压迫性干涉;其四,从空无课程角度探索不同层次与类型的身体诠释与运作方式、全面身体教育课程的原则,以及课程文本中语言中断之处的意义;其五,从人类终极关怀视域审视了复数身体创伤记忆——课程与教学中的历史创伤叙事,指出这种创伤记忆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和谐共存,应从人类愿景角度重新对其进行思考与设计;其六,从拉康等人对自我的分析出发,指出身体所负的沉重枷锁,为了避免各种各样的能指链施加给身体过度的张力,在我们利用课程文本中的身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时,要怀着一颗宽容、理解、悲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