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D CTA全脑侧支循环评估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来源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4D CTA全脑侧支循环评估方法的建立及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价值目的建立一种基于4D CT血管造影(Four-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4D CTA)的综合客观的侧支循环评分新方法,与传统单时相CTA(Single-phase CTA,s CTA)进行比较,以探讨4D CTA对侧支循环的评价能力,并评估基于4D CTA的侧支循环评分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单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站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及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4D CTA-CT灌注(CT Perfusion,CTP)检查。由CTP原始数据获得s CTA图像和4D CTA图像。2名影像科医师基于s CTA和4D CTA对侧支循环分别进行独立双盲评估。基于s 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取值为0-3分,0-1分表示侧支循环不良,2-3分表示侧支循环良好。基于4D CTA改良的侧支循环评分方法取值为0-4分,0-2分表示侧支循环不良;3-4分表示侧支循环良好。预后判断依据患者3个月时改良的Rankin量表(odified Mamcale S nkin R,RS)评分,依此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为3-6分)。基于4D CTA和s CTA的侧支循环评分方法分别与m RS评分和最终梗死体积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进行组内一致性性检验。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具有统计意义的自变量。以预后不良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curve sticcharacteri operatingeceiver R),(、评价侧支循环评分在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的效能。结果共纳入单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平均年龄为(71.1±11.5)岁,其中有14(41.2%)例预后良好,20(58.8%)例预后不良。基于4D CTA和s CTA的侧支评分均与m RS评分(4D CTA,r=0.692,P<0.01;s CTA,r=0.379,P<0.01)和最终梗死体积(4D CTA,r=0.581,P<0.01;s CTA,r=0.443,P=0.01)呈负相关。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最终梗死体积及4D CTA侧支循环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4D CTA侧支循环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OR=0.101;95%CI:0.101-0.924;P=0.042),但s CTA侧支循环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14)。ROC曲线结果显示,4D CTA侧支循环评分对临床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0.936,95%CI:0.751-0.992,P<0.05)。侧支良好的患者与侧支不良的患者相比,更可以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P=0.029)。结论4D CTA可以快速、准确判断侧支循环建立及开放的情况,帮助临床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判断预后,特别是对于需要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第二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分析——侧支循环的作用目的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了侧支循环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范围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估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很少有研究报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后颅内出血转化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侧支循环是否是预测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之间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1例。根据治疗后复查的CT/MRI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根据治疗前影像、临床及实验室等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血糖、心房颤动史、侧支循环状态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侧支循环评分在预测出血转化方面的效能。结果在本研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比例为42.3%(30/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良好的侧支循环(OR=0.76,95%CI:0.73-0.80)是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既往心房颤动史(OR=2.35,95%CI:1.96-2.82)、基线NIHSS评分(OR=2.00,95%CI:1.72-2.32)、高血糖(OR=1.70,95%CI:1.57-1.85)均为梗死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因此,基于4D CTA对侧支循环情况评估有助于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此外,高血糖,房颤病史和基线NIHSS评分偏高都是出血转化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声束灵活控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有诸多优点,但是各种技术都存在缺点,超声相控阵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也不例外。由于波束形成技术的问题,使得超声相控阵全矩阵-全聚焦成像耗时长,且相控阵检测成像分辨率受到声波衍射的限制,造成了成像图像分辨率不高,存在栅瓣、旁瓣及伪像的问题,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从波束合成技术入手,
镁合金室温塑性变形能力差,轧制过程中板带材易产生裂纹,极大影响了镁合金的应用前景。镁合金轧前加热及轧辊预热从而保持变形温度对提升镁合金板带材轧制变形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AZ9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对轧辊进行实时加热,通过轧辊热量输出保证带材变形温度。基于对轧后带材进行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探索AZ91镁合金不同辊面温度、轧制道次、压下量轧制后组织演变和塑性行为。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CFD计算分析在汽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CFD的发展使得研发周期缩短,研发成本降低、CFD取代了以前的研发模式,取代了研发过程中由大量试验论证的过程,采用CFD仿真分析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试验过程,除霜分析属于汽车CFD领域的技术,CFD的发展使得除霜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由此可以看出,CFD的发展给汽车除霜领域密切相关,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
锆合金是核反应堆主要的结构材料,Nb、Mo、Sn、Fe是其重要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锆合金性能影响取决于合金元素与锆的相互作用,多组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可为理解锆合金的组织随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论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分别对Zr-Mo-Fe(O)富锆区的1000°C、900°C等温截面,以及Zr-Mo-Nb-Fe(O)体系在1000°C下
滤波器和天线作为射频前端电路的两个重要器件,其性能和尺寸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通信系统的小型化,频谱资源也越来越珍贵和细分。由于频谱资源宝贵,所以研究者对天线系统的高频选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这些问题,将滤波器和天线进行综合设计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成为当前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年不断改进的滤波器天线理论,使其更容易地应用到多种传统天线结构设计中,
核聚变、核裂变和火力发电用耐热钢铁材料是能源领域重要的结构材料。托卡马克是聚变反应的最重要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实现可控聚变反应、释放聚变能。其包层结构材料低活化钢的服役环境是高温和强磁场的极端条件。它在长期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失效与破坏对核聚变反应堆的安全至关重要。合金碳化物是耐热钢中的重要组成相,其析出与演变对低活化钢等耐热钢的高温蠕变性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钢的组织结构
节能减排和提高安全性是现代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要求新一代汽车用钢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展开了对高强高塑性钢的研究工作。本课题针对常规钢种晶粒超细化、亚微米化条件下塑性降低的问题,提出采用中锰合金化,对超低碳中锰钢进行冷轧及两相区退火,利用Mn提高逆转变奥氏体稳定性,获得亚微米晶粒尺度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的研究思路,通过晶粒亚微米化提高强度、形变诱导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提高加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交通运输业更加发达。交通隧道作为铁路、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拥堵和改善山区交通条件具有重要作用。鉴于隧道与一般建筑的结构具有较大区别,在应对其火灾安全问题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尽管隧道内安装的通风换气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温有害气体的扩散,但从火灾发生到消防救援系统完全启动往往耗时较长甚至可能出现故障,期间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如果可以在高温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全断面掘进机因其抗污染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工作环境复杂、要求性能可靠、运行稳定的隧道掘进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全断面掘进机刀盘上的盘形滚刀作为直接切削岩石的主要部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极易损坏,由于缺少完善的数学受力模型而使其损坏不易预测。因此,盘形滚刀主要依靠已有的经验来进行研发。本文基于仿真模拟方法建立TBM盘形滚刀破岩试验台,进行仿真并实验,为盘形滚刀的模型完善和
近年来,市政道路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投资主体越来越多,进行全程跟踪审计以期保护相关主体的利益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必须借助于市政道路工程全程跟踪审计。目前,市政道路工程相关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阻碍了市政道路全程跟踪审计的发展;因此“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着眼预防、着力防范”的全程跟踪审计能更好地完成全程跟踪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进而确保项目的圆满落地。论文以市政道路工程全程跟踪审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