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散热,减震,良好的耐蚀性、切削和铸造等特点。但是镁合金在耐热、抗高温蠕变、耐蚀等方面性能较差,这些缺点限制着它的广泛应用,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研究发现,稀土元素具有固溶强化、沉淀强化、提高耐蚀性的作用,可以改善镁合金的高温拉伸和蠕变性能,尤其是Mg-Zn-Gd三元系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但是Mg-Zn-Gd三元系相关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散热,减震,良好的耐蚀性、切削和铸造等特点。但是镁合金在耐热、抗高温蠕变、耐蚀等方面性能较差,这些缺点限制着它的广泛应用,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研究发现,稀土元素具有固溶强化、沉淀强化、提高耐蚀性的作用,可以改善镁合金的高温拉伸和蠕变性能,尤其是Mg-Zn-Gd三元系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但是Mg-Zn-Gd三元系相关相变以及相平衡缺乏系统的研究,制约了 Mg-Zn-Gd三元合金成分的优化和性能的提高。本论文采用合金平衡组织结构分析和热分析的方法,对Mg-Zn-Gd三元系低Gd侧准晶相、W相以及H相相关相转变,和400℃相平衡进行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Mg-Zn-Gd三元系低Gd侧中,除了六方结构Z相,面心立方的H相和W相能够与α-Mg固溶体平衡共存,二十面体准晶I相也可以和α-Mg固溶体平衡共存。与Mg基体平衡共存的温度从高往低分别是:W相的稳定性最高,与α-Mg固溶体共存温度至少能够存在到518℃,其次是H相,最后是I相和Z相。(2)在Mg-Zn-Gd三元系中,存在四相反应为:427.5℃时,发生四相包共晶转变:α-Mg+I→H+L;约443℃时,发生包共晶四相平衡转变:α-Mg+H→W+L;存在三相反应为:518.6℃时,发生包晶转变:α-Mg+W→L,W熔化。(3)400℃时,在富镁角存在四个三相区,从Mg-Zn一侧,随着Gd/Zn原子比的增大依次排列着α-Mg+Z+L三相区,α-Mg+Z+I三相区,α-Mg+I+H三相区,α-Mg+H+W三相区,α-Mg+W两相区,α-Mg+W+X三相区,α-Mg+X两相区。当Gd/Zn<0.1248时,合金在α-Mg+Z+L三相区,有液相存在,处于液相相关相平衡;当Gd/Zn>0.143且<0.223时,合金在α-Mg+I+H三相区,I可作为强化相存在;当Gd/Zn>0.224且<0.491时,合金在α-Mg+H+W三相区,不再有准晶I相的存在,开始出现W相;当Gd/Zn>0.58且<1.3时,合金在α-Mg+W+X三相区;当Gd/Zn>0.491且<0.58时,合金在α-Mg+W两相区,此时得到了单一的强化相W相。
其他文献
光纤传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光纤倏逝场与环境物理量进行相互作用,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用火焰拉锥、化学蚀刻、侧面抛光或激光烧蚀来暴露光纤中导光的倏逝场。通过对光纤进行拉锥,纤芯和包层之间的折射率差明显降低,从而不能很好地束缚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因此倏逝场被暴露在锥形区域周围。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人们对倏逝波光纤的有源和无源元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倏逝场仍是捕获和操纵微纳米粒子的有力工
自然图像的内容往往由众多主要结构及小的细节和纹理组成,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信息。然而,图像中过多的细节和纹理,有时会降低一些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性能。因此,在保留主要图像结构的同时尽可能地去除琐碎细节,是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例如,图像抽象化、显著性检测、色调映射、场景理解、细节增强等)的基本前提,也发展成为计算机视觉处理中的一个关键任务。而结构保持滤波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去除图像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工业中的发展,数字制造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的解决方案之一。针对数字制造中OT和IT信息融合和互联互通的困难,本文基于资产管理壳信息建模的技术要求展开分析,面向制造物联网以AGV小车为研究对象,应用OPC UA技术实现通信层和信息层的融合,完成了对物理设备资产数字化的通用信息建模技术路线探索及软件实现。首先,本文基于资产管理壳的语义级通信方案展开研究,分析了应用O
与传统的各类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将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将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具有光学测量及光纤的特点。光纤传感器因为电绝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以及非侵入性、高灵敏度、耐腐蚀、防爆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其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光纤F-P腔型传感器因为其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可用于生化、医疗、核辐射区等特殊领域的潜在应用而成为成功的器件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F-P干涉仪的
磁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冷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技术,磁制冷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稳定、环保、无毒等多种优势,有潜力成为未来制冷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磁制冷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寻找具有大磁热效应及综合性能较好的磁制冷材料。室温磁制冷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La(Fe,Si)13基磁制冷材料因其具有巨磁热效应及居里温度连续可调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室温磁制冷材料之一。本
深过冷快速凝固包含晶体的形核与长大过程,针对纯物质以及多种合金过冷熔体的晶体生长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强磁场技术的发展,其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实践与应用。磁场对熔体内的对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梯度磁场有别于均匀磁场,存在磁化力的作用,施加磁场后界面前沿的对流变化存在差异,对晶体生长速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本实验主要对不同磁场条件下的晶体生长速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选择纯Ni以及Ni81
相比于传统的传感设备,光纤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物理量的传感和测量,如位移、温度、压力、折射率等等。目前大部分光纤传感器需要熔接、化学刻蚀等复杂制备工艺,批量生产成本较高。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利用氢火焰陡变拉锥单模光纤,使其直径由125μm快速下降至40μm左右;将原本纤芯中的基模部分转换成高阶包层模,并在此陡变拉锥点后约为1cm的距离将
高硅钢具有低铁损、低噪音和高磁导率特点,因此在高频软磁材料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B2和D03有序相导致的本征脆性使得高硅钢具有低温塑性特性,因此,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善塑性方面。此外,再结晶织构控制是影响高硅钢磁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取向高硅钢的二次再结晶织构控制技术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随着硅含量的增加,Si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和有序相的存在,使得高硅钢的变形行为不同于普通取向硅钢,导致形变微结构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对磁性薄膜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层薄膜很难满足应用的要求。研究人员提出了多层磁性薄膜以使薄膜性能满足应用要求。尽管人们对多层磁性薄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多层薄膜磁性能的优化仍具有一定的限度。所以,需要利用外部手段来优化磁性能。由于晶界可以阻碍磁畴壁的运动,而强磁场对薄膜具有磁化能和磁力矩等非接触作用,因此,强磁场和不同晶态的双层薄膜结构对磁性能的调控就
无取向硅钢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及其它电器部件。无取向硅钢极薄带产品传统上主要用于军工及科研领域,随着变频技术的进步及新能源动力的开发,原属小众品种的无取向硅钢极薄带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磁感应强度,降低铁损对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冷轧变形量、异速比和退火工艺对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组织、织构、取向及磁性能的影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