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猪周期是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在我国结构性通胀的背景下,猪肉价格与我国的民生息息相关。从过去十年的数据来看,猪肉价格和CPI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82,两者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中小养殖户簇拥养猪,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过剩,猪肉价格下跌,部分养殖户被淘汰出局,供给减少,当供给少于需求时,猪肉价格又再次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猪周期,因此猪周期对我国宏观经济、猪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周期是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在我国结构性通胀的背景下,猪肉价格与我国的民生息息相关。从过去十年的数据来看,猪肉价格和CPI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82,两者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中小养殖户簇拥养猪,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过剩,猪肉价格下跌,部分养殖户被淘汰出局,供给减少,当供给少于需求时,猪肉价格又再次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猪周期,因此猪周期对我国宏观经济、猪肉行业和养猪企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生猪行业至今已经产生了五轮猪周期,而从2018年6月至今的本轮猪周期,猪价达到历史最高,震动幅度最为剧烈。非洲猪瘟对生猪产能造成了巨大冲击,能繁母猪存栏从2018年8月的3145万头降至2019年8月的1968万头,降幅高达37%,供给紧张导致猪价迅速攀升,2019年11月猪价见顶,最高单周平均猪价达到40.9元/公斤,涨幅高达262%,随后新冠疫情爆发,猪价在高位震荡了13个月,在巨额养殖利润的刺激下,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产能迅速恢复,能繁母猪存栏在2020年底达到了4400万头的历史高位。在2019-2020年猪价高位运行时,肉猪养殖业上市公司凭借规模化和集中化优势赚取了超额利润,牧原股份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达到61.14亿元,同比2018年的5.202亿元翻了十番,2020年继续上涨至274.5亿元,涨幅高达349%。温氏股份的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39.57亿元上涨至2019年的139.7亿元,涨幅253%,但在2020年降至74.26亿元,降幅达47%。但2021年春节后猪价开启持续下跌的趋势,10月跌至10.78元/公斤,降幅高达74%。随着猪价跌破成本线,养殖行业普遍出现亏损,而上市公司由于规模化纷纷预告巨额亏损,根据温氏股份2021年3月发布的业绩快报,其2021年亏损数额达到133.37亿元,为历史之最。而牧原股份预告2021年还能盈利70亿元-85亿元,是同行业中唯一在2021年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牧原股份能在前所未见的超级猪周期中实现高效扩张,生猪出栏量在2020年超过温氏股份,成为行业第一,在猪价高位时尽享集中化红利赚取最大化的超额利润,在猪价低位时保持巨额盈利,凭借的是其所采取的策略组合。因此本文选取了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其在应对猪周期造成的绩效影响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分析这些策略对行业内其他公司包括中小养殖户的适用性。本文首先解释了战略和策略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接着本文介绍了关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猪周期形成的原因,对行业的影响以及历史上五轮猪周期的情况,然后介绍了案例企业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的基本情况并回顾了两家企业在本轮猪周期中的业绩表现。在第五章,本文首先分析了案例企业的总体战略和选择该战略背后的动因,牧原制定的是成本领先战略,以更低的完全成本来跨越猪周期,温氏制定的是快速扩张战略,以轻资产高周转的模式快速占领市场。温氏的战略更适合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当行业格局逐步稳定后,牧原的战略更能适应频繁波动的猪周期,从而爆发式增长。接下来,本文逐一分析了牧原和温氏为了实现各自战略所执行的具体策略,包括各自独特的策略和共同的策略及其造成的经济后果。在牧原的成本领先战略下,其主要运用了“自育自繁自养”的育肥策略,将养殖环节的所有流程都由自己负责完成,在提升整体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但该策略是以重资产高杠杆为代价的,需要在初期投入巨额的资金,因此牧原在早期发展较为缓慢。在育种策略上,牧原也采用了独特的“二元轮回杂交”育种体系,通过牺牲较少的繁殖效率,换得了根据猪周期的变动及时调整产能安排和销售节奏的能力。在成本的两个主要项目原材料和人工费用上,牧原也采用了各自的管理策略实现行业内的最低完全成本,从而成功穿越周期。在温氏的快速扩张战略下,其主要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育肥策略,依靠轻资产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和劳动力,相当于由农户给其加杠杆实现快速扩张,更适合行业发展初期阶段,但育肥环节的外包降低了企业对猪价波动的响应速度,并且合作农户无法像大集团公司那样建立统一高效的防控疫病的体系,因此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产能严重受损,该策略不适合行业趋于成熟的现在发展阶段。温氏还采取了相关业务多元化策略,其肉禽养殖的业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猪周期波动的风险,但作用有限。未来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低效产能被出清,各大猪企都趁机执行了横向一体化策略,抢夺更多市场份额,以及向后纵向一体化策略向产业链的下游屠宰行业延伸布局,牧原和温氏也不例外,这些策略都能帮助猪企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猪周期产生的绩效波动,但也有其代价。通过多元化的融资策略,牧原和温氏都在本轮猪周期中融到了巨额资金以进行产能扩张,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负债规模和财务费用的快速增长
其他文献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开发具有选择性好、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的新型色谱固定相一直是推动色谱技术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孔径可调、比表面积大以及作用位点丰富等特性,是一种新型的HPLC色谱分离介质。其中Ui O-66类MOFs材料还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优异、耐酸碱等特性,是一种潜在的理想色谱填料。针对目前Ui O-66类材料作为固定相时存在
吲哚及其衍生物是十分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分子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药物等功能分子中。因此,基于吲哚骨架的修饰及后续转化是有机化学中长期且持续热门的重点研究领域。过渡金属催化下C-H键官能团化反应是近年来被广泛发展和应用的一种具有原子经济性的高效合成方法,该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吲哚骨架的结构修饰及后续转化。本论文着眼于吲哚C2位及C3位官能团化反应研究,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下C-H
氧化铁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尺寸/组分/表面依赖的磁学性质,在药物递送、磁共振成像、磁热治疗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能。肿瘤部位的有效富集是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但是基于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磁性纳米药物的平均肿瘤递送效率不足1%,抵达肿瘤细胞的纳米药物则更少,这极大限制了其临床转化应用。利用靶向基团修饰氧化铁纳米颗粒被认为是改善其肿瘤递送效率的有效策略。尽管在体外细胞水平修饰靶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注册制的试点应用意味着具有高溢价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将在未来回归其内在价值,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自由退出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路径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重要议题。而私有化是上市公司退市路径中较为特殊且重要的一类方式,上市公司的上市主体地位终结但其经营运作并没有终结。私有化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色彩,2004年随股权分置改革的落地掀起了一股国企私
近年来,责任投资的概念自西方流传至国内,在众多投资者和学者的热议中从投资领域深入企业管理。在环境议题、治理议题与社会责任议题的热度升温的过程中,责任投资的决策维度也逐渐形成了以ESG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与之相对应,企业的商业行为也被鼓励着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改善,以更好的创造企业价值。同时,在国家层面倡导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成为主流的价值导向,过去单纯以财务指标衡量企业价值的理念开始受
我国环保行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在规模、技术和细分领域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环保行业内民营企业具有高效灵活、技术创新和信息反应敏捷等特点,参与和创造了环保行业的繁荣发展。二零一八年以来,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去杠杆进程推进,融资趋紧使得环保行业内民营企业的融资和偿债面临巨大压力。环保行业内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现象集中,逆向混改趋势明显。同时,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系列政策鼓励“国民共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燃速催化剂,催化性能优越,但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迁移、挥发的现象导致推进剂的整体性能下降。为改善并提高二茂铁基衍生物作为高氯酸铵(AP)中的燃烧速率催化剂的综合性能,本文将三氮唑、四氮唑、四嗪与二茂铁基相连;以构建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燃烧催化活性的新型二茂铁基燃烧速率催化剂。(1)将二茂铁甲醛,二茂铁甲酸及二茂铁甲酰氯,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与氮杂环化合物(三氮唑、四氮唑、四
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存在药品流通环节多、经销商层层加价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两票制”随之出台。“两票制”是指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从流通企业到终端医疗机构各开具一次增值税发票,以减少流通环节,打击虚高药价。该政策从整体上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但并未从根本上消灭带金销售、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两票制”前由各级中小经销商负责的灰色销售转由药品生产企业负责,部分企业通过财务手段来
薁-6-酮骨架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及功能材料中。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策略用于薁-6-酮化合物的高效合成。迄今为止,薁-6-酮骨架的合成策略有Diels-Alder环化反应、[4+3]环化反应、自由基环化反应以及氧化脱氢反应,然而上述方法往往存在步骤繁冗、耗时较长、需使用金属有机试剂、官能团兼容性差等缺点,且缺乏模块化、通用的合成路径。针对上述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在2015年经历大幅震荡,众多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国家紧急救市,鼓励上市公司采取多样化手段提振股价,兜底式增持的概念也由此产生。兜底式增持是指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鼓励员工增持本公司股份,并承诺以自有资金承担所产生亏损的一种股票增持方式,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高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刺激股价回升。我国目前共有六次兜底式增持热潮,大多是在股市环境恶劣,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出现。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