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对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型PCOS患者作为肥胖型PCOS患者组和15例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肥胖型PCOS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达英35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不做处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处理前后的一般资料、性激素六项、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收集对照组及达英35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并提取粪便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细菌16SrDNA的V3-V4区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HiSeq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测序结果利用百迈客云平台进行分析,临床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临床指标:治疗前肥胖型PCOS组患者的BMI、LH、LH/FS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FSH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达英35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MI、LH、LH/FSH、T、FPG、FINS、TC、TG、LDLC、HOMA-I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达英35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BMI、LH、LH/FSH、T、FPG、FINS、TC、TG、LDLC、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
2.肠道菌群测序结果
多样性:肥胖型PCOS患者与对照组、肥胖型PCOS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非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分析我们发现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β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
物种组成分析:在门水平上,二甲双胍能显著升高拟杆菌门丰度而显著降低厚壁菌门丰度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在科、属水平上,二甲双胍能显著增加拟杆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双歧杆菌属、罗斯氏菌属等有益菌群丰度而降低毛螺菌科、伯克氏菌科、脱硫弧菌科及劳特氏菌属等有害菌群丰度。
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LefSe分析):肥胖型PCO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菌群存在显著差异,肥胖型PCOS患者以厚壁菌门、放线菌目、厌氧球菌纲等菌群为主,而对照组中较重要的菌群为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变形菌纲等;达英35组患者治疗前肠道内具有重要意义的菌群为厚壁菌门、瘤胃菌属,治疗后产生显著差异的为拟杆菌。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前重要菌群有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瘤胃球菌科、劳特氏菌属等,而治疗后毛螺菌科及劳特氏菌属条形图消失。
结论
1、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改善效果优于达英35单药治疗。
2、二甲双胍可以改变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显著增加拟杆菌门、阿克曼氏菌科、双歧杆菌属及罗斯氏菌属等有益菌群相对丰度而降低毛螺杆菌科、伯克氏菌科及劳特氏菌属等有害菌群丰度。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参与肥胖型PCOS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变肠道有益菌群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相关症状。
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对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型PCOS患者作为肥胖型PCOS患者组和15例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肥胖型PCOS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达英35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不做处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处理前后的一般资料、性激素六项、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收集对照组及达英35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并提取粪便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细菌16SrDNA的V3-V4区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HiSeq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测序结果利用百迈客云平台进行分析,临床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临床指标:治疗前肥胖型PCOS组患者的BMI、LH、LH/FS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FSH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达英35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MI、LH、LH/FSH、T、FPG、FINS、TC、TG、LDLC、HOMA-I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达英35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BMI、LH、LH/FSH、T、FPG、FINS、TC、TG、LDLC、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
2.肠道菌群测序结果
多样性:肥胖型PCOS患者与对照组、肥胖型PCOS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非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分析我们发现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β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
物种组成分析:在门水平上,二甲双胍能显著升高拟杆菌门丰度而显著降低厚壁菌门丰度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在科、属水平上,二甲双胍能显著增加拟杆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双歧杆菌属、罗斯氏菌属等有益菌群丰度而降低毛螺菌科、伯克氏菌科、脱硫弧菌科及劳特氏菌属等有害菌群丰度。
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LefSe分析):肥胖型PCO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菌群存在显著差异,肥胖型PCOS患者以厚壁菌门、放线菌目、厌氧球菌纲等菌群为主,而对照组中较重要的菌群为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变形菌纲等;达英35组患者治疗前肠道内具有重要意义的菌群为厚壁菌门、瘤胃菌属,治疗后产生显著差异的为拟杆菌。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前重要菌群有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瘤胃球菌科、劳特氏菌属等,而治疗后毛螺菌科及劳特氏菌属条形图消失。
结论
1、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改善效果优于达英35单药治疗。
2、二甲双胍可以改变肥胖型PCOS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显著增加拟杆菌门、阿克曼氏菌科、双歧杆菌属及罗斯氏菌属等有益菌群相对丰度而降低毛螺杆菌科、伯克氏菌科及劳特氏菌属等有害菌群丰度。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参与肥胖型PCOS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变肠道有益菌群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