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儿童语音习得,Lenneberg(1967)提出了独立假说(Independence Hypothesis),认为语言的发展受制于生理成熟机制,且独立于成人语言环境的影响。Boysson-Bardies et al.(1984,1989)提出了早期交互假说(Hypothesis of Early Interaction),认为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起关键作用。基于对长沙18名汉语儿童的语音调查,本学位论文旨在探讨他们对双音节词中不同声调组合的习得情况,其习得过程是否具有普遍的发展规律还是呈现个体差异,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儿童三岁前是否己习得全部16种汉语声调组合?2)在两至三岁期间,双音节声调有怎样的习得顺序?3)儿童双音节声调习得特征是否会因性别因素而存在系统性的变化?4)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双音节声调模式是否会逐渐偏向成人的特征?受试者包括18名长沙儿童和2名成人。这些儿童分为三个年龄层次,两岁、两岁半、三岁,且每个年龄段男女数量均等。2名成人是湖南大学语言学系的研究生,母语为汉语。受试材料是32幅熟悉事物的彩色图片,要求受试者产出32个双音节词,且每个声调组合有2个不同的词组。数据采集使用SONY ICD-TX50在自然环境中录制,共发现1280个产出音节。本学位论文运用统计分析和声学研究两种方法,有如下发现:1)儿童在三岁前尚未完全习得所有的声调组合。2)双音节声调习得具有一定的顺序。两岁时,他们未掌握任何一种声调组合。两岁半时,已习得T1+T1, T1+T2, T2+T1, T2+T2, T2+T4, T4+T2, T4+T4。三岁时,能清楚辨别T3+T1和T3+T2。三岁后,仍旧有一些声调组合未完全习得,包括T1+T3, T1+T4, T2+T3, T3+T3, T3+T4,T4+T1和T4+T3。3)男女习得顺序存在差异性,需要区别对待。男童两岁半时习得T1+T1,T1+T2, T2+T4,六个月后掌握了T1+T4, T2+T1, T3+T1, T3+T2。女童两岁半时习得了T2+T4, T4+T4,六个月后掌握T1+T1, T1+T2, T1+T4, T2+T1, T2+T2, T4+T2。另在双音节习得中,性别因素对T4的平均基频值具有系统影响,女童的数值一直高于男童的数值。4)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声调的发展逐渐接近成人的声调特征。研究成果支持了早期交互假说原理,不支持独立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