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科技的大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也与之相伴而生。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赋予电子证据法律地位后,至今其已成为各类案件下证据的王者,而取证也成为了电子证据在司法诉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司法机关虽多次对取证要求进行革新,但基于取证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其仍然是司法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对电子证据取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电子证据概念及其取证原则入手,立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科技的大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也与之相伴而生。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赋予电子证据法律地位后,至今其已成为各类案件下证据的王者,而取证也成为了电子证据在司法诉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司法机关虽多次对取证要求进行革新,但基于取证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其仍然是司法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对电子证据取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电子证据概念及其取证原则入手,立足于现如今的立法现状与司法现状,分析出我国电子证据取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比不同法系国家关于电子证据取证的经历,吸收他国优良经验,最后总结出对电子证据取证的一些规范性建议。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可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电子证据取证概述。首先概括了电子证据及其取证概念,并对取证主体及对象进行介绍,之后阐述了电子证据取证原则并梳理了取证步骤。第二章是电子证据取证立法现状与司法适用现状。立法方面,总结了从2005年至今关于电子证据取证立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着重对2019年和2020年的最新规定进行了解释说明。司法方面,通过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集关于涉及电子证据及电子证据取证的民、刑事案例,分析出电子证据取证的重要性以及立法对司法实践的影响。第三章是我国电子证据取证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在刑事犯罪还是民商事纠纷,亦或是行政案件中,涉案电子证据的数量都逐年攀升,电子证据取证工作中面临的矛盾日渐复杂,需应对的问题愈发尖锐。该部分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剖析,阐述了我国目前电子证据取证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是取证的法律制度缺失;二是取证的程序缺乏规范;三是取证主体与取证对象问题;四是取证技术受限。为后续提出规范性建议作出了铺垫。第四章是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的规范性建议。本章内容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首先通过对比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在电子证据取证方面的经验,总结并进行借鉴。其次结合第三章中罗列的问题,对电子证据取证从法律制度、取证程序、取证主体、取证技术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建议,具体包括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取证程序、优化取证主体、强化取证技术。
其他文献
海洋溢油事故的频发和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也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海绵是目前以吸附法进行油水分离的常见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孔隙率、低密度、可压缩性好等优点。本文针对已有改性海绵大多存在改性剂易于脱落使得油水分离效率下降,且部分改性剂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构建新型超疏水吸油海绵,分别用于非均相油水混合物和油水乳液的分离,研究改性海绵在空气中的动/静态润湿行为,
锂硫(Li-S)电池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体系之一,其理论比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 kg-1。然而硫正极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 Li-S电池的实际应用。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单质硫和放电产物硫化锂的绝缘性降低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2)充放电过程中硫显著的体积变化导致了电极粉碎以及活性物质的脱落;(3)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造成的电池容量下降。近年来,研究
博物馆集群化运营是在当代社会急速运转和多元融合的背景下,某个区域内在地理上具有集中性的一群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机构为了更好地实现馆际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区域内的资源互补而展开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博物馆集群化运营能够促进区域内博物馆的联合共助以实现博物馆集群整体和内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鼓浪屿博物馆集群作为研究案例,采取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网络文本分析法分别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鼓浪屿的游
阴离子配位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藉由分子间氢键作用施行阴离子的高选择性识别、反应、传递和调控。阴离子作为生命体系必不可少的物种,高效萃取分离、识别阴离子尤为重要,而发展阴离子受体分子的关键是匹配性结合单元的设计。生命体系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如α-螺旋、β-转角等在调控酶-底物识别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受此启发,将β-转角二级结构引入阴离子受体中,或可基于多重弱相互作用实现阴离子的包封等识别
手性,光和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多个领域的交叉,催生出了新的磁光现象-磁手征效应(MChD)。作为一种生命同源性起源的解释,磁手征二色性(MChD)随着磁光器件的发展和新的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出现开始广受关注。据现有报道,最大的磁手征二色性(MChD)存在于稀土的f-f跃迁中,并且手性3d-4f金属团簇具有刚性的手性结构、多磁中心以及丰富可调的磁相互作用。因此,手性3d-4f金属团簇是理想的研究对象
中止犯减免处罚依据是研究中止犯领域的首要问题,其结论直接影响着中止犯成立要件、适用范围等具体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缺乏对中止犯减免处罚依据确立标准的讨论,也未将中止犯减免处罚依据与中止犯成立要件、适用范围等具体问题充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从中止犯制度的立法目的与价值取向出发,在众多理论学说中确立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和中止犯立法现实的减免处罚依据,并发挥其功能。第一章内容为中止犯减免处罚依据的确立前提。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浪潮越发汹涌,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在刑事诉讼领域更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司法实践上,以“206”系统为代表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系统的证据标准指引与证据校验审查两项功能是人工智能进入刑事证明领域的显著表现。人工智能与刑事证明活动的融合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从量化思维与要素解构思维的角度上看二者基本思维共通;具备刑事证据标准规范化、数据样本支持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客观
刑法上的从业禁止制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在域外已有较成熟的制度经验。我国刑法中虽然尚无保安处分的概念,但应当明确从业禁止制度的保安处分性质和地位,作为一种保安处分措施,从业禁止的适用不受罪责主义的限制,而以再犯危险作为裁量依据。从业禁止在我国已实施五年之久,但五年来该制度并未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各领域职业性犯罪的作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极其有限,法院对该制度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导致在该制度在适用
我国民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问题“历久弥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初该问题便出现,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变得更加突出。如今民法典出台,社会法治理念变革,更将该问题引入新的发展阶段。从相关法条引用数据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民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民庭法官在审理“涉民刑交叉案件”时存在裁定驳回起诉的倾向。这不但损害了民事纠纷当事人的利益,也增加了公检法三机关的摩擦。因此,
法定代表人制度是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制度,但立法对法定代表人权限规定不详,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的效力判定规则亦存在缺陷,导致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频发,危及法人与相对人的利益。《公司法》第16条性质不明、《民法典》第504条越权行为效力归属条款的解释分歧、善意相对人的审查义务模糊、举证责任配置不明等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让法定代表人制度遭受不少诟病。本文将通过实证调查、比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