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正常L4-5节段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的研究分析目的:测量正常腰4-5节段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并分析其特点。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提示腰4-5节段无明显退变的病例478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69人入组:其中男性137人,女性132人。将其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0-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分别测量L4-5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正常L4-5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测量269例正常L4-5节段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其中青年组(20-40岁)100例,男47例,女53例;中年组(40-60岁)107例,男57例,女50例;老年组(>60岁)62例,男33例,女29例,青年组(20-40岁)L4-5椎间高度为14.9±2.0(mm),中年组(40-60岁)为15.4±2.0(mm),老年组(大于60岁)为12.0±1.4(mm)。青年组(20-40岁)L4-5椎间高度指数为0.33±0.04,中年组(40-60岁)为0.34±0.03,老年组(大于60岁)为0.28±0.02。中年组与青年组相比较,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都有所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及中年组较比,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腰L4-5节段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不同,60岁以前,L4-5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但在60岁以后,L4-5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显著下降。第二部分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变化对脊柱骨盆参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腰4-5单节段融合术中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对脊柱-骨盆参数、临床疗效以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行SL4-5节段标准TLIF手术病例35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8人入组,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和中年组(40-60岁)两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均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JOA评分,测量腰椎前凸角(LL)、腰4-5椎间高度(IDH)、腰4-5椎间高度指数(IDHI)、腰4-5椎间前凸角(IVA4-5)、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脊柱-骨盆参数。统计分析腰4-5椎间高度、腰4-5椎间高度指数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脊柱-骨盆参数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及相关性。平均随访49.89月(36-81月)后,本组病例分布如下:青年组(20-40岁)16例,中年组(40-60岁)42例。青年组L4-5椎间高度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是:11.8±1.9(mm)、15.0±1.9(mm)、13.3±1.8(mm),L4-5椎间高度指数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是:0.30±0.04、0.33±0.04、0.29±0.04;中年组L4-5椎间高度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是:11.8±1.9(mm)、13.9±1.6(mm)、12.5±1.8(mm),L4-5椎间高度指数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是:0.27±0.04、0.33±0.03、0.29±0.03。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在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随访时较术后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L4-5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与脊柱-骨盆参数相关性研究结果示:L4-5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与IVA4-5、LL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脊柱-骨盆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各年龄组术后及末次随访的VAS、ODI和JOA改善率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其中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后L4-5椎间高度负相关(P<0.05),JOA改善率与术后L4-5椎间高度正相关(P<0.05)。而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后及末次随访的L4-5椎间高度指数负相关(P<0.05),末次随访JOA改善率与术后及末次随访的L4-5椎间高度指数正相关(P<0.05)。结果:结论:单节段融合术中,椎间高度和椎间高度指数与椎间角和腰椎前凸角显著相关,单节段融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和椎间高度指数可以改善临床疗效。第三部分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变化对r ASD影响目的:分析腰4-5单节段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 ASD)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腰4-5单节段融合术中椎间高度、椎间高度指数对r ASD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行SL4-5节段标准TLIF手术病例35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8人入组,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和中年组(40-60岁)两组。术前利用Modified Pfirrmann Scale评估腰椎MRI邻近节段退变情况,随访时应用UCLA Grading Scale评估X线片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在动力位X线片评估其稳定性,分别研究各年龄组r ASD的发生情况。根据术中是否将椎间高度指数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将青年组分为:A1组(术中将L4-5椎间高度指数恢复至正常参考值)、A2组(术中L4-5椎间高度指数未恢复至正常参考值),将中年组分为:B1组(术中将L4-5椎间高度指数恢复至正常参考值)、B2组(术中L4-5椎间高度指数未恢复至正常参考值),分析各亚组r ASD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单节段L4-5融合术后r 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椎间高度指数对r ASD的影响。结果:58例SL4-5节段标准TLIF术后病例中,共有11例r ASD发生,发病率为26.2%。其中青年组中未见r ASD病例,中年组r ASD病例11例,发病率为30.6%,提示年龄可能与r ASD的发生显著相关。A1组病例6例,A2组病例10例,均无r ASD发生;B1组16例,发生r ASD1例,发病率为6%;B2组病例26例,发生r ASD10例,发病率为35.5%,B1、B2组间ASD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年组行r AS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随访时间、L4-5椎间高度指数是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L4-5椎间高度指数wald检验p<0.00001,OR优势比为172.16,L4-5椎间高度指数是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随访时间、椎间高度指数是术后r ASD的发生的危险因素,椎间高度指数是显著危险因素。年龄小于40岁的病例中,无论术中有无将椎间高度指数恢复至正常值参考范围,在短期随访均未见r ASD发生,而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术中将椎间高度指数恢复至正常值参考范围,有可能改变邻近节段退变的进程,减少r AS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