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益和社会保障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全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保障管理这一总的主题之下,几乎涉及到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培训、奖惩、职务晋升、安全与健康、工资和福利、社会保险。正因如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权益和社会保障管理可以理解为为维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职业期内、外的相关利益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和。权益和社会保障的理论来源广泛,但从指导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权益和社会保障的理论观点作用更加突出。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的保障的论述实质上是对权益保障内容的确定。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权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共部门成员的合法权益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保障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主要观点有:一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剩余价值;二是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三是国家应当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四是社会保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西方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相当丰富,对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清楚的看到,资产阶级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权理论,而且有系统的人权立法。在西方,法治的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法治理论为权益保障确立了各项原则:依法行政原则、限制自由裁量权原则、法律救济渠道独立原则等。现代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权益保障体系正是在恪守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WP=50>一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阶段,它经历了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的思想发展过程;二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阶段,它标志着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的确立;三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它表现为当代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从制度构成的角度可以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制度:一是法律救济制度。法律救济制度是保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对于监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保障的依法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关制度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制度。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由于我国公共部门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构成,因此,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实践运作主要在以上三种平台进行。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权利保障的具体运作总体上可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入口环节的保障管理;二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的保障管理;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口环节的保障管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重点环节则主要包括:一是聘用合同内容的规范。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新的聘用制度下保证事业单位人员的合法权益,最重要的就是要规范聘用合同的内容,特别是要严格其中的保障条款。二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事业单位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从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保障实践来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三是构建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体系。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重点环节主要集中在劳动争议处理、企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 <WP=51>从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实践看,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在许多方面仍殛待改革与完善。其中国家机关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完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二是确保法律救济途径的畅通;三是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的重点在于全面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完善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全面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权利同职工自身利益的紧密联系。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保障的改革与完善主要集中在企业养老保险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两方面。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养老保险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提升企业养老保险社会化程度和探索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完善,具体要作到:一要明确安全生产同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要完善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三要构筑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