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关联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屹立于中国古典文学之巅的《红楼梦》,不仅尽揽中国古代文化之精粹,而且其诸多的超前因素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之滥觞。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员,林语堂与《红楼梦》也有着不解之缘,其中的女性崇拜意识、呈现的文化元素及精神血脉已浸润于林语堂的文学作品,乃至他的灵魂之中。尤其是他的《京华烟云》更有“现代红楼梦”之美称。然而,《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并非东施效颦式的模仿,而是在承继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性重构,或可曰审美主体对象性的一种整体性的领悟。本论题拟通过对《京华烟云》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关联来考察两者的渊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在孕育与成长过程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分离。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林语堂的“红楼梦”情结及其文化观。林语堂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上升到对《红楼梦》的痴迷。又加之,他对西方文化的独特认知,其最终形成了“两脚踏中西文化”的特殊知识结构,而“近代版的红楼梦”—《京华烟云》正是籍此而生。第三章主要论述由于深受《红楼梦》女性崇拜意识的影响,林语堂以《红楼梦》之典型女性为模型幻化出现代女性形象,即姚莫愁、林红玉和姚木兰。本章从社会背景、性格特征、婚姻爱情、命运结局及在此身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等角度将其与《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了关联性的探讨,即林语堂所塑之女性在秉承《红楼梦》精华的基础上,更突出她们的现代意识。第四章论述了男性一直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支柱和宗法家族的核心,然而,曹雪芹却颠覆了他们的地位,让之处于边缘、弱化的尴尬境地,林语堂承续了这一角色的构建模式,使笔下的人物禀赋了与《红楼梦》中男性典型近似而不同的多重性格,使他们既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道互补,又彰显近代文化的中西融合的特点。第五章是结论部分,这一章主要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的关联来看《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渊源关系,即《京华烟云》既承继了《红楼梦》所承载的中国古典文化的菁华,同时又大胆吸收现代西方文化元素,并将二者融合成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彼时“吾国吾民”实况的上乘之作。进而透过文本表象,探讨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孕育及生存状况的认知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叉现象,当管理者面对与自己的文化不同的经营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时,一
近几年来,酒后驾驶所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迫切需要严厉治理醉酒驾驶。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不够完善,当期
第一部分大黄甘草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大黄甘草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8
随着因特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已经逐渐应用到学校的各个部门,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电子科技》期刊是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精神现象学”与费尔巴哈人学的基础上,对人的一般规律性认识。马克思研究人的出发点、切入点以及归属点的正确性,使马克思人本学
今年4月20日是著名的中国海外交通史、中外关系史专家、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本刊顾问郑鹤声先生逝世五周年,本刊发表郑先生在1986年撰写的《冯承钧对
<正> 不少健康妇女的月经前期都有某种不舒服感觉和性情改变,出现头痛、烦躁、乳头胀痛、全身无力、疲劳、抑郁、四肢面目浮肿等。因本病包括两组互不相同,但常密切联系的症
背景更年期抑郁症是特指初次发病于更年期(也称围绝经期,是指从卵巢功能紊乱到绝经后1年),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据调查,更年期与抑郁
<正> 崩漏多属功能性子宫出血,历代医家对崩漏的治疗,大多从脾胃着眼,认为由于“脾胃失调”、“心火乘之”所致,一般均以健脾为主。近年来,我们临床上治疗崩漏18例,全部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在消费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居民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也是各式各样,有的人懂得利用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