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解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mufe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时代精神和宗教信仰的全面展示,通过阅读、欣赏外国文学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位。目前外国文学文化理解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处境比较尴尬,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个别教师在教授外国文学时,跨文化理解思维不成熟、文化理解教学研究不充分、忽视异域文化特性,认为其与中国相同体裁的作品没有差别,模式化解读严重;教育考察体系中外国文学比重偏低、考察内容不均衡;由于民族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存在许多障碍,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很容易忽略作者的立场、写作思路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无法还原历史语境,片面的解读和零碎的知识框架就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因此,以文化理解的视角带领学生走进异国他乡,了解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风貌、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既在文化的层面凸显了语言文字的建构运用、审美情趣的鉴赏体验,又从文本阅读的层面培养了学生自觉的文化理解、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多样文化认知。本文中的文化理解概念是植根于语文教学环境的,包含两层意义。浅层意义是文本知识的文化还原,即已然性的文化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化理解的叙事手段将历史故事还原,尽可能使学生重回那个陌生又久远的年代,重塑作者的创作背景、写作思想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符号背后隐藏的精神内涵。深层意义是指学生不仅要置身文化还原的“境”中,更要超越语言文字回归真实的现实社会,把历史世界、社会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意义空间,这就是期待性的文化理解。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理解的视角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笔者以教材中的《百年孤独》、《装在套子里的人》、《复活》等课文为载体,从外国文学文化理解教学的目标、过程以及必要性三方面进行了分析,透过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的历史积淀去品味深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怀,帮助学生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文化理解教学策略,以期对文化理解视野下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有所助益。一是发展文化理解意识,强化文化取向:语文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文化理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才能把尊重多元文化作为文本解读、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思考问题的基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开放包容的文化理解学习观念,赋予异域文化可传播的生命力。二是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文化视野:首先要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钻研探究,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新课标对教材的指导,为找到适宜的文化理解教学方法提供科学的基点;其次,语文教师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时可以结合作品自身的特色,从文体、题材、作者等纵向的角度比较讲解,也可以对相同主题内容、文体特点、艺术手法下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以文化理解的视角整合多元文化因素,品味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另外,教师对群文课堂中外国文学作品文化视点的挖掘,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多种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比照、对析,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构建文化理解视角。三是探索多元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文化体验:教师可以强化背景知识解读,在对作品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同和理解中破除文化隔膜,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搭建桥梁;也可以运用迁移式体验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认知以及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解决学习中遇见的新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加强指导,为学生搭建与多元文化互动、对话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文化理解思维。总而言之,教师应该以文化理解的视角和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元文化,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和批判外国文学中的多元文化因素,摒弃、修正其中的消极成分,继承并发扬优秀的部分,在教学中再现历史的同时又能使所教内容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部分问题,课本中的英文阅读材料不充足且缺乏时代性,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重点单词以及词组,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技巧的培养,因而当学生遇到较长的文章或者含有生词的阅读时,部分学生无法分析理解文章,导致其失去对于英语阅读的信心,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就以上现状,并基于可理解输入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指出
2020年3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中职英语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要求部分有“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和“尊重差异,促进学生发展”等内容,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ner,1983)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关注学习者的个体智力差异和从多元智能角度实现学习高度符合。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英语的单元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元智能视角,
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承载着知识的传递、学习方法的获得等重要任务。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阶段,其英语阅读教学无疑对学生思维的完善、素养的提升意义非凡。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和要求,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意义的获得,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全面反思学习和课内外资源高度连通的学习。这就意味着英语阅读教学要在能够使学生把握基础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技能之一,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探讨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如过程体裁教学法、写长法等等。但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提供范文、学生背诵,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学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恰巧说明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进行独立思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写作当中缺乏思维品质的问题。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指的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欣赏及接受的程度。研究表明,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同时,传统的英语语言学习往往更多地关注词汇和语法学习,忽略语用能力的习得,由此导致学用分离。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跨文化交际
童心思想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色彩和现代精神。但纵观已有研究,研究者多从哲学、文学等视角探讨童心思想的价值,教育领域中对李贽童心思想的研究则相对空白。而李贽本人和教育活动的联系又是密切的,其童心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因此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遗憾。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一部分为第一、第二章,主要对李贽的童心思想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童心”思
在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号召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受到重视,而职前阶段培养能够为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中,身份认同在职前阶段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身份认同是对“我是谁,我将到哪里去”等问题的回答。在身份认同过程中,职前教师能够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促进自我的发展,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规划。作为一种专门且具有特色的身份角色,职前教师应当对自我身份有正确的认知。具体来说,职前教
目前国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大都以封闭式问题测试为导向,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致使英语阅读课沦为了讲单词、说语法和做试题的机械化流程,学生停留在寻读、略读以及进行简单推理的浅层次学习状态,加上教师自身也缺乏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度解析的能力,导致师生双方都无法参与到真正走向开放的、进行深度思考和解读的英语阅读课堂。20世纪80年代初,SOLO分类法由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率先提出,该分类法主要
高考地理情境化趋势明显,对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并逻辑演绎的能力也成为了考查重点。与此对应,在日常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也越来越重要,结构不良的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情境与综合思维素养的结合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优秀教学课例进行观察并打分,得出现阶段教学中关于培养综合思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得出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一般策略,最后在日常教学中依托所得教学策略有目的创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师应“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也提出“生物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知识。”可见学生需要首先学会正确的学习策略,才能学好高中生物学课程。课堂笔记策略属于学习策略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中生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