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其中医证候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规律;2、评估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瘀热相搏证与IL-6、HCY、hs-CRP、TNF-a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病例收集的范围是江苏省中医院心脏科2011年04月~2012年02月期间住院的病人,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证中医辨治指南》中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分型,通过观察患者四诊资料,如胸闷、胸痛、心悸、乏力、食欲、二便、舌苔、脉象等(详见CRF表),进行相关证型归纳,总结出各证型在总病例中的分布规律;2.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瘀热相搏证与其他各证型进行炎性因子对比分析,包括IL-6、HCY、hs-CRP、TNF-a,采用SPSS18.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医临床观察:(1)通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病人的随机临床观察,气阴两虚证组共10例,占12%,阳气虚衰证组共14例,占18%,心肾阴虚证组共8例,占10%,阴寒凝滞证组共8例,占10%,痰阻心脉证组共12例,占15%,瘀热相搏证组共28例,占35%。(2)按性别划分,男性病例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为瘀热相搏证组,占45%,占有比例最小的为心肾阴虚证组及阴寒凝滞证组,占7%;女性病例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为瘀热相搏证组,占24%,占有比例最小的为气阴两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及阴寒凝滞证组,占13%。(3)按年龄划分,40岁(含)以下,占有比例最大的为瘀热相搏证组,共2例,占100%,余病例组中皆占0%;41~50岁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为瘀热相搏组,共7例,占87.5%,比例最小的是气阴两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痰阻心脉证组,各占0%;51~60岁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为瘀热相搏证组,共10例,占58.82%,比例最小的是阳气虚衰证组,各占0%;61~70岁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为阳气虚衰证组,共8例,占32%,比例最小的是阴寒凝滞证组,共1例,占4%;71~80岁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为气阴两虚证,共7例,占25%,比例最小的是痰阻心脉证组及瘀热相搏证组,各有3例,各占3%。2、各证型组与相关炎性因子相关性(1) hs-CRP各组间比较,阴寒凝滞组与痰阻心脉组无显著差异(p=0.075),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HCY各组间比较,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IL-6各组间比较,心肾阴虚组与阴寒凝滞组无显著差异(p=0.101),心肾阴虚组与痰阻心脉组无明显差异(p=0.113),阴寒凝滞组与痰阻心脉组无显著差异(p=0.827),阴寒凝滞组与瘀热相搏组无明显差异(p=0.303),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 TNF-a各组间比较,阴寒凝滞组与痰阻心脉组无显著差异(p=0.927),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2)瘀热相搏组与其他证型组hs-CRP、HCY、IL-6、TNF-a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所收集到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证型占有比例依次为瘀热相搏证>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2)所收集病例瘀热相搏组中,男性病人占有量大于女性病人,70岁(含)以下患者中占有量明显高于70岁以上,性别因素、年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辩证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瘀热相搏组与其他证型组hs-CRP、HCY、IL-6、TNF-a比较,瘀热相搏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s-CRP、HCY、IL-6、TNF-a的检测结果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辨证做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