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邝丽莎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华裔美国文学界的新秀,自1995年以来,已有9部作品出版。《龙骨》是邝丽莎于2003年出版的小说。本文从东方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邝丽莎在小说的背景设置、人物刻画以及主题方面如何迎合、解构与超越东方主义。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邝丽莎的文学成就及写作特点;简要分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新动向、邝丽莎对中国的双重态度及其在她最受欢迎的作品——《雪花与密扇》中的体现;简要介绍东方主义理论及论文的结构安排。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主要从东方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小说的背景设置、人物刻画以及主题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邝丽莎如何对东方主义迎合、解构与超越。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一章探析了小说在背景设置方面对东方主义的迎合。小说中,作者对中国的政治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对中国古老文明进行了异域化的塑造。作者笔下的中国政府对百姓福祉漠不关心,内部四分五裂,贪污现象严重。小说中作者对神秘传说以及农村封建习俗浓墨重彩的描写为古老的东方文明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由于邝丽莎的双重文化背景及其对作品商业利益的考虑,她难逃东方主义理论的影响。第二章分析了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小说中,刘胡兰是一位果敢的东方知识女性。胡队长是一位具有男子气概的爱国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东方主义理论下东方女性沉默、无知以及东方男性女子气的刻板形象。美国女性莉莉疯狂地追求拜金主义,美国男性迈克尔·奎恩为得到权利与地位不惜残杀同胞。东方主义理论下优越的西方人形象被“他者化”了。这一正一反的形象塑造有力地解构了鼓吹白人至上、西优东劣的东方主义谬论。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小说在作品主题方面对东方主义的超越。美国对建设三峡大坝及保护中国文物两方面给予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体现了中美平等的观点。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不会受到国籍和种族的影响坚定不移的爱最终使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刘胡兰与丈夫大卫重归于好。美国人布莱恩与一位中国寡妇虽然语言不通,却超越了文化的差异,彼此深爱对方。小说中这种相互平等、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的两性关系正是邝丽莎对东方主义的超越。论文的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全文,并提出了全文的结论: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华裔美籍作家的代表之一,邝丽莎在《龙骨》中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走出了族群的身份限定。她用自己的创作打碎了东方主义者自我陶醉、自我标榜的美梦,解构并超越了东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