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的道德教育一直以思想品德课为主要阵地,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如何加强思想品德的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课程的设置、大纲的制定、课时的安排方面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各级学校老师也认认真真的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并且在考试成绩上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实际上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较差,表现在生活中的不良思想道德行为却屡有发生,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社会期望值。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新形势下学校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造成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不当,忽视暗示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中很少运用暗示教育技巧,不注重开发暗示教育资源,缺乏暗示教育氛围。事实上,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真理比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思维活跃,开始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敏感,意识超前,并且敢说敢做,处理事情比较任性和冲动,容易产生叛逆情绪和心理,这也就使得许多中、小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时容易产生“虚化”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从道德教育的困境出发,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现状,对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暗示教育做出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道德教育中暗示教育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暗示教育的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本论题论述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暗示以及暗示教育相关的理论,首先从理论上阐明暗示的内涵、分类、功能,分析了暗示与明示的关系,从心理方面强调其在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暗示教育的含义、原则、特点、类型和理论基础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从理论上说明暗示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优越性。第三章则主要探讨暗示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特征和功能,文章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暗示教育的特征,即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开放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潜蕴性和主动性相结合、广泛性和愉悦性相结合;而其功能主要表现为愉悦身心、内化知识、完善个性等几个方面,通过本章的分析和阐述,能够更充分地论证暗示教育的长处。第四章主要是对目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暗示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运用不足之处,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暗示教育实施和运用不足的原因。第五章则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暗示教育实施的策略,主要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校联合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暗示教育的策略,学校主要负责营造暗示教育的文化氛围,老师需要提高运用暗示教育方法进行教育的能力,学生方面则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更容易接受暗示,家校联合则主要营造暗示教育的外部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