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器件单粒子效应仿真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三维结构的FinFET器件出现了并发展成为半导体制造厂商的主流工艺而广泛应用在集成电路中。然而尺寸缩减引起的节点电容和临界电荷的减小使得基于FinFET的存储单元极易受到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发生逻辑状态翻转等软错误。因此,基于FinFET器件的单粒子效应及相关加固技术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本文利用Sentaurus TCAD和Hspice分别进行了FinFET器件的单粒子瞬态特性研究和FinFET SRAM的单粒子翻转特性研究,并对单粒子效应中的双极放大电荷收集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比SOI/Bulk不同工艺的FinFET器件中的单粒子瞬态脉冲电流发现,Bulk FinFET中由于扩散和漏斗效应等电荷收集机制的存在,其内感生电流峰值和脉宽更大,并且进一步的分析可知,漏斗效应引起的电荷收集效率较低,从而间接证实了Bulk FinFET器件中对电荷收集起主导作用的是漏-体耗尽区漂移和双极放大机制。基于不同漏极掺杂影响下的瞬态电流的仿真分析可知,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瞬态电流会由于漏极耗尽区的窄化而呈现变小的趋势。另外,通过观察FinFET器件在不同重离子入射LET值和漏极偏置电压下引起的瞬态特性参数的变化时发现,峰值电流和漏极收集电荷随LET的增加线性增长,而瞬态特性参数则对偏置电压表现的非常敏感,偏压超过0.75V后,峰值电流和收集电荷增长速度变慢并逐渐趋于饱和。(2)通过对采用SOI/Bulk不同工艺的FinFET SRAM电路的单粒子翻转特性的比较发现,瞬态脉冲电流在加入到Bulk Fin FET SRAM的敏感节点后对其电压造成的扰动明显要比SOI FinFET SRAM中对应节点的电压扰动剧烈,从而证明SOI FinFET SRAM具有更强的抗单粒子翻转效应能力。进一步的仿真分析知,引起SOI FinFET SRAM存储节点发生翻转的临界LET阈值(LETth)在2.8 MeV?cm2/mg左右,临界电荷(Qcrit)约为0.6fC。(3)通过对单粒子效应中的双极放大作用及其电荷收集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重离子入射最敏感的区域位于FinFET器件漏极耗尽区,相比于重离子入射其他位置,此处入射时双极放大效应的作用最强,其引发的电荷收集量对总的电荷收集量的贡献最大。仿真不同源极掺杂对双极放大效应的影响知,降低源极掺杂可减弱双极放大作用,从而减小漏极电荷收集量和瞬态电流,同时电流脉宽也会变窄。栅长对双极放大效应非常敏感,当栅长从45nm减小到16nm时,双极放大增益β从1.3急剧增加到2.26,即双极放大电荷收集量对总电荷收集量的贡献从23.1%提升到55.8%。Fin高或者Fin宽的减小都可窄化双极放大电荷输运通道,使得漏极收集到的电荷量和形成的瞬态电流变小,从而提高FinFET器件的抗单粒子瞬态特性能力和FinFET SRAM的抗单粒子翻转效应能力。
其他文献
很多人把创业当作打江山看待,在这里我来分析一下历史上那些开基创业打江山的人有哪一些令人难以企及的权谋和心术。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法治、自治、德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辅助性原则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自治,与我国的国家治
默读,阅读的“童子功”!这一功夫要跟随孩子们终生。当提到“默读”时,孩子们总会把“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要求熟念于心。一直在思考,这一“文字”与“心灵”交融的默
宗教财产的归属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问题,终归要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对宗教财产归属制度的重构加以解决。笔者将首先对宗教财产所有权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在梳理我国宗
在分析新建铁路工程施工用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合理选择施工用电容量及电源方案,采取临时和永久性电力线路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控制临时用电规模,降低工程投资,实现合理优化建设工程
针对冬、夏季节电力资源紧缺状况,介绍了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错峰用电的措施,着重阐述利用不可中断负荷生产工艺特点实施错峰用电的方案,此举保证了梅钢公司在电力紧缺时期正常
运用荧光法快速检测番茄酱中的活菌数,由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吖啶橙用量、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番茄酱用量和染色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测定最佳条件为:吖啶橙用量0.75 mL
教育是美的艺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
偏离理论认为文体源于对规范的偏离,作者为了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主题意义对标准语言有意识的违背或偏离,制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方式。偏离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故事背景和
本文简要介绍了“轴心时期”理论,概述了这一时期中西方在进行文献工作时有关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文化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法将“轴心时期”中西方的文献工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