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上市品种“坤宁颗粒”进行工艺及质量再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药效物质基础再评价研究、提取工艺再评价研究、质量标准再评价研究、代谢组学再评价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MS)对坤宁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质谱所得成分进行交互分析,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治疗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关键成分;采用血液凝固法及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坤宁颗粒的抗凝血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0批坤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建立其谱效关系,选择网络药理学结果与谱效分析中共有的成分作为其主要Q-Marker,并用抗凝血活性作为指标对其抗凝血Q-Marker进行验证和确认,明确坤宁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水平,依据AHP法确定Q-Marker成分的权重系数,并以其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抗凝血活性为指标,借助设计空间法优化并确定坤宁颗粒提取工艺及参数;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颗粒剂项下规定,对改进工艺坤宁颗粒的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并采用UV、HPLC等方法建立坤宁颗粒中间体、改进坤宁颗粒及原工艺坤宁颗粒质量标准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改进工艺坤宁颗粒和原工艺坤宁颗粒对正常和气滞血瘀症大鼠的血清药理学进行研究。结果:1.质谱分析得到坤宁颗粒475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将槲皮素、染料木素、丹酚酸B、芹菜素、雷公藤内酯醇、芍药苷、大黄素、柚皮苷、黄芩素、新橙皮苷、橙皮苷等22个关键成分作为潜在的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结合谱-效关系确定丹酚酸B、芍药苷、柚皮苷及新橙皮苷为坤宁颗粒活血效应的主要Q-Marker,药效验证结果表明这四种成分作为坤宁颗粒活血效应的主要Q-Marker稳定可行,可作为其发挥抗凝血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2.设计空间法得到坤宁颗粒提取工艺范围为提取时间(X1)30~65 min,提取次数(X2)2~3次,溶媒倍数(X3)12~13倍,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提取时间30 min,加水量12倍,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3.在4种Q-Marker成分同时测定中:改进颗粒中间体和原工艺坤宁颗粒中间体中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丹酚酸B含量的经统计分析P值为0.70、0.58、0.35和0.03,改进工艺和原工艺坤宁颗粒中间体中芍药苷、柚皮苷含量和新橙皮苷不存在显著差异,丹酚酸B存在差异。根据测定结果,规定坤宁颗粒中间体中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丹酚酸B含量不得低于0.79%、2.27%、2.33%和0.90%。改进颗粒和原工艺颗粒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丹酚酸B含量的经统计分析P值为0.64、0.60、0.20和0.01,改进工艺和原工艺坤宁颗粒中芍药苷、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丹酚酸B存在差异。根据测定结果,规定坤宁颗粒中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丹酚酸B含量不得低于0.31%、0.95%、0.97%和0.34%。在紫外-可见指纹图谱研究中:改进坤宁颗粒中间体与原工艺坤宁颗粒中间体在200-800 nm下对照指纹图谱峰值吸收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56)。依据测定结果,规定坤宁颗粒中间体的相似度范围为0.77~1.00。改进坤宁颗粒与原工艺坤宁颗粒在200-800 nm下对照指纹图谱峰值吸收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82)。依据测定结果,规定坤宁颗粒的相似度范围为0.78~1.00。在HPLC指纹图谱研究中:改进坤宁颗粒中间体和原工艺坤宁颗粒中间体和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66)。依据测定结果,规定坤宁颗粒中间体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得低于0.80。改进坤宁颗粒和原工艺坤宁颗粒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74)。依据测定结果,规定坤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得低于0.80。在对正常大鼠代谢组学研究中:空白组和与改进坤宁颗粒组比较,改进坤宁颗粒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3和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空白组与原工艺坤宁颗粒组比较,原工艺坤宁颗粒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5和28个差异代谢物;改进坤宁颗粒组和原工艺坤宁颗粒组间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共有7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皮质醇、18-羟基皮质酮、N、N-二甲基苯胺、4,5α-二氢可的松、苯丙胺、17α,21-二羟基-5β-孕烷-3,11,20-三酮和半胱氨酸多巴等7个化合物。计算这7个化合物的表达量的P值为1.89,大于0.5,表明改进前后坤宁颗粒潜在生物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改进前后坤宁颗粒对正常大鼠的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可影响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可能为坤宁颗粒正常代谢的途径。对模型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21、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发生显著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改进坤宁颗粒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35、2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原工艺坤宁颗粒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62、32个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相比,改进坤宁颗粒组、原工艺坤宁颗粒组中共有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17个,分别为印度榅桲素、核糖、L-同型半胱氨酸、甘露糖、木糖、3,4-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山梨糖、葡萄糖、O-琥珀酰-L-羟脯氨酸、景天庚酮糖、(R)-S-乳糖谷胱甘肽、5’-磷酸核糖基甘氨酰胺、2,3-二羟基-3-甲基丁酸、(R)-2,3-二羟基-3-甲基丁酸、羟基丙酮、反式邻羟基亚苄基丙酮酸盐、对香豆素-D-葡萄糖,将这17个物质作为坤宁颗粒关键生物标志物,其作用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半乳糖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丙酮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新生葡萄糖、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10条通路。推测坤宁颗粒治疗大鼠气滞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在入血吸收后通过17个代谢物作用于上述10条通路达到治疗目的。结论:研究确定了丹酚酸B、芍药苷、柚皮苷及新橙皮苷为坤宁颗粒坤发挥抗凝血作用的Q-Marker稳定可行,优选后的工艺经验证后稳定可行,工艺改进后,芍药苷、柚皮苷成分含量、紫外指纹图谱和HPLC指纹图谱与原工艺无显著性差异,丹酚酸B和新橙皮苷含量与原工艺有差异,改进后坤宁颗粒质量无显著变化,表明改进后的坤宁颗粒稳定可行,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改进工艺坤宁颗粒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标准,为坤宁颗粒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改进前后坤宁颗粒对正常大鼠的代谢作用物质基础未发生明显改变;明确了坤宁颗粒治疗气滞血瘀症的作用机制。经过再评价后,坤宁颗粒的生产成本降低,质量标准得以提升,明确了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其生产变更和临床使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