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木芙蓉作为成都市的市花,在园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成都市培育了大量的木芙蓉新品种,使得其观赏价值大大提升。但目前众多品种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等混杂现象,为亲本选择和品种培育带来不便;同时,在木芙蓉的杂交育种工作中花期不遇、结实率低等问题依旧存在,对新品种选育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成都地区17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形态,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花粉活力,以期筛选适宜的木芙蓉花粉活力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芙蓉作为成都市的市花,在园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成都市培育了大量的木芙蓉新品种,使得其观赏价值大大提升。但目前众多品种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等混杂现象,为亲本选择和品种培育带来不便;同时,在木芙蓉的杂交育种工作中花期不遇、结实率低等问题依旧存在,对新品种选育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成都地区17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形态,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花粉活力,以期筛选适宜的木芙蓉花粉活力测定方法、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优贮藏条件,为木芙蓉的品种分类、演化提供孢粉学依据以及杂交培育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17个木芙蓉品种花粉在形态上表现一致,主要特征为:(1)均为单粒,形状上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2)花粉粒的大小差异较大,直径(不含刺)为96.50~148.75μm;(3)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且有密集的细小颗粒分布,刺尖端钝圆,总体呈刺尖端细、刺基部略粗的形状,刺在花粉表面总体分布较均匀,刺长在11.65~17.79μm之间,刺间距离平均为24.87μm;(4)花粉表面有多个萌发孔,属散孔型,所有萌发孔都位于刺与刺中间,呈环形等距排列分布,萌发孔的形状不规则,近似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的萌发孔位置具圆形孔盖。(2)花粉形态Q型聚类,17个木芙蓉品种在不同的等级结合线可被分为两类、三类或四类。分为两类时主要以刺长为划分依据;分为三类时,除刺长外,不同类的花粉在直径、刺数目、直径/刺长具有差异;分为四类时,在前两个分类特征的基础上,以刺长/刺基部宽的比值为该分类的主要依据。聚类结果与传统外部形态分类结果不一致,说明木芙蓉花粉性状与花外部形态分类依据相关性不大。但是,木芙蓉的花粉在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孔这些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可以把它们作为木芙蓉品种分类、演化关系的依据和参考。(3)采用TTC法、I2-KI法、醋酸洋红法和离体培养法共四种方式进行木芙蓉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表明,TTC法和离体培养法表现效果较好,TTC法可用于木芙蓉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离体培养法则用于花粉活力的精确测定。(4)离体培养基中,蔗糖、硼酸以及氯化钙这3个因素对木芙蓉的花粉萌发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蔗糖是花粉萌发最不能缺少的成分。3个因素都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20g/L蔗糖+10mg/L硼酸+50 mg/L氯化钙。(5)贮藏试验表明,木芙蓉花粉在室温和4℃条件下能够保存一段时间,4℃的贮藏效果略优于室温贮藏,同时,不干燥处理优于干燥处理。超低温条件贮藏时,-20℃及以下的温度会使花粉完全丧失活力。木芙蓉花粉最长只能贮藏3~4d,前1~2d花粉活力较高,由此表明木芙蓉花粉不耐贮藏。(6)不同木芙蓉品种的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锦蕊’花粉活力低于1%,杂交育种中不宜选做父本,其他品种的花粉活力均大于20%,其中‘醉云’、‘牡丹粉’、‘牡丹红’的花粉活力最高,达到60%以上,在育种中可优先考虑作为父本。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文献的查询,归纳研究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整理济南古城资料等作为后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其次,根据前期的归纳资料,构建本文对明城府历史街区景观的研究体系,包涵客体现状、认知意象、主体评价全方位研究框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最后经过现场调研,对明城府历史街区景观以上述研究体系为框架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景观提升策略,得出的结论如下:(1)根据环境认知理论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过程的指导思
“双减”政策再次强调教育要回归学校、回归课堂。课堂是减负、提质、增效的主阵地,笔者聚焦课堂,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聚焦量感培育,唤醒数学思考,重塑知识结构。以“课桌有多长”一课为例,笔者通过试量、探量、悟量、用量四个环节,落实具体量的深度体验、单位量的丰富感知、叠加量的有效感悟三大量感培育路径,让量感在课堂上有序生长。
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喜欢追寻自然生活、亲近自然。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因此,回归田野、自然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最佳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农田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农田景观价值,协调城乡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富裕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成都
2017年,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政策。2021年,我国全面启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空间和布局始终是关键要求。我国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型的过渡阶段,如何顺利转型,实现乡村景观的资料可视化和特色营造,是紧迫而严峻的问题。本文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整理乡村本底资源、优化乡村发展格局、挖掘并保护乡村景观特征,总结出科学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点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游玩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数据,近年来发生在城市公园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有明显上升,传统的仅依靠治安管理和法律惩治的方式维护公园空间安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抑制犯罪的效果,而且长久以来,国内对于公园景观的研究忽视了从设计阶段预防犯罪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引进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相关理论。国内目前关于通过环境设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研究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国内在街道空间品质的相关文献数量日益增长且涉及较多学科的交叉,文献数量持续增长。2、近20年的研究发展中,研究方法由主观判断到运用新技术、新数据的客观评价分析方法等可重复性的定量化研究。3、最后对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发展作出展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群与自然表现出愈加明显的断裂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会导致人群生理心理的疾病,更无益于全球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态势,因此重建城市人群与自然的联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人类与自然重新联系的途径有很多,社区公共空间凭借便捷的区位位置和与人群的高频互动性,在人群的参与性、接触频度、接触时长上有一定的优势,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景观为实现自然重联的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与
我国的2020年中国水运发展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球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省内有嘉陵江、岷江等大江大河,水运资源丰富,是四川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省委在十一届三次全会中明确指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通航能力。航电枢纽是航电结合,以电促航的航运建设新模式,使沿江成为水上高速公路,是内陆通江达海的关键一招,正在被广泛应用。目前,嘉陵江
湿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资源却在人类社会和城市运动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退化消失,全球湿地面积急剧缩减。为保护湿地资源的同时改善城市绿地结构与人居环境,大量的城市湿地公园开始兴建。传统的城市湿地公园以较大的集中式水域湿地为核心,但对湿地主体为分散型湿地斑块的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研究却少有出现,使得此类湿地资源被粗放式的设计建造方式浪费。研究基于此,选择了此类情况较为典型的区域——四川成都市凤栖湿地为主要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能衡量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居民的健康质量。本研究以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健康的视角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图像解译、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荣昌区整体绿地格局以及海棠公园、八景园、海棠广场、儿童公园和重庆渝西植物园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绿地景观健康调查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