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其理论已经日趋完善,但技术环节还存在对高温灭菌设备依赖度高、操作繁琐、污染严重、培养成本高、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使其应用仅限于少数作物种苗的生产。开放式组培是近年来新兴的组培方法,其通过培养基添加抑菌剂或杀菌剂达到不依赖高温灭菌设备的目的,具有实用性强、成本低等优点。本研究以巴西香蕉(Muses AAA Cavendish)作为材料,以次氯酸钠为抑菌剂,通过调控次氯酸钠浓度,优化培养各环节,包括外植体灭菌、启动、增殖、生根培养等,并对开放式组培苗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以期建立起巴西香蕉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新模式,简化香蕉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主要结果如下:1.香蕉开放式组培体系的建立1.1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浸泡接种器具的消毒效果,建立了器具消毒的最佳消毒方案,结果表明:0.8%的次氯酸钠是器具消毒的最适浓度,经0.8%的次氯酸钠浸泡消毒接种器具1Omin,接种过程始终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效果与传统酒精灼烧灭菌污染率无显著差异,污染率为3.0~5.0%。1.2通过接种传统组培丛生芽到添加次氯酸钠而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的增殖培养基,考察丛生芽的成活情况与培养基污染率,筛选开放式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的有效浓度,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浓度为0.01%时香蕉芽的成活率最高,为81%,0.01-0.02%浓度之间分化芽的成活率与传统组培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因此,次氯酸钠作为香蕉开放式培养抑菌剂的浓度选取在0.01-0.02%之间。1.3通过考察外植体处理中使用次氯酸钠的浓度与处理时间,开放式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浓度,接种完成后喷洒次氯酸钠浓度,建立开放式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与接种体系,代替升汞消毒与超净工作台接种。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处理可选取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0min,接种到添加0.01%次氯酸钠的诱导分生组织培养基,接种完成后喷洒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溶液,此处理污染率为11.67%,高于传统组培,但褐化率为5.56%,显著低于升汞消毒,成活率为82.78%,与传统组培无显著差异。1.4通过传统香蕉增殖与生根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考察香蕉芽的增殖系数与生根率,筛选开放式组培增殖与生根培养的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结果表明,0.006~0.018%次氯酸钠浓度之间,浓度0.014%时增殖系数时最高,为2.48,显著高于其他浓度;浓度0.016%时生根率最高,为83.54%,但0.010%-0.018%浓度之间生根率差异不显著。选择0.014%的次氯酸钠浓度作为香蕉增殖与生根培养基抑菌剂的最佳浓度,在此浓度下香蕉增殖系数与生根率分别为2.48、83.0%。2香蕉开放式组培体系的优化通过调节培养麟蔗糖含量、生长调竹剂配比与pH值,获得了比较适合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增殖与生根的培养基,即增殖培养基:MS+1 mg/L6-BA+5 mg/LAD+0.05 mg/L NAA+30 g/L蔗糖+4g/L琼脂,pH为5.8;生根培养基:1/2MS+0.02 mg/L6-BA+l.0 mg/L NAA+0.1 mg/LKT+40 g/L蔗糖+蛭石,pH为6.2。上述培养基均添加浓度为0.014%次氯酸钠溶液。使用优化增殖与生根培养基进行的开放式香蕉组培增殖系数为2.95,生根率为85.0%。3开放式香蕉组培生理生化研究以传统组培与开放组培增殖培养不同天数的香蕉丛生芽为试材,研究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后芽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POD与SOD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香蕉开放式增殖培养生理生化机制,得出结论如下:①开放组培芽内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传统组培,含量变化趋势与传统组培方式相同,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②开放组培可溶性蛋白峰值出现时间晚于传统组培,前期含量低于传统组培,二者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③增殖培养过程中POD酶含量变化不大,接种后活性开始升高,培养后期下降,开放组培POD活性高于传统组培,活性呈现先升高后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刚接入时活性持续升高,培养中期下降,后期小幅度升高;④增殖培养过程中SOD酶含量变化不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开放组培初期SOD活性高于传统组培方式,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培养初期活性升至最高,培养中期至后期下降。香蕉芽接种到含有次氯酸钠的培养基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和SOD活性与香蕉对次氯酸胁迫抗性之间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