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纳米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造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并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健康,RBD具有多个抗原表位,是疫苗研究的关键靶点。掌握流行毒株的突变情况并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对防控COVID-19具有重要意义。亚单位疫苗具有安全性高,易于生产制备等优点。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亲和层析、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制备针对SARS-CoV-2的RBD和RBD-Ferritin纳米亚单位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新型冠状病毒RBD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构建:SARS-CoV-2原始毒株与Delta、Alpha、Beta、Zeta、Lota、Epsilon、Kappa、Mu、Gamma、Eta变异毒株的RBD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同源性为98.65-99.55%,与三种Omicron变异毒株的同源性为92.82-93.27%。原始毒株与多个变异毒株的RBD位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并且Motif保守域突变位点少,说明RBD保守性较好。RBD和RBD-Ferritin融合蛋白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其在常规条件下亲水性较高,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偏好将RBD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优化并克隆至p ET-28a载体,再通过PCR扩增Ferritin和酶切连接实验,成功构建了p ET-28a-RBD-Ferritin表达载体。2.RBD和RBD-Ferritin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复性:通过IPTG诱导BL21大肠杆菌表达得到了RBD和RBD-Ferritin融合蛋白,使用SDS-PAGE电泳对其表达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包涵体和总蛋白组检测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BD和RBD-Ferritin融合蛋白的条带,Western-blot鉴定显示在25 k Da和41 k Da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说明两种蛋白在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通过Ni2+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目的蛋白,使用脱盐柱对蛋白进行梯度复性,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获得了活性蛋白。纳米粒径结果显示重组蛋白颗粒大小均一,蛋白稳定性结果显示蛋白在25℃保存7天未发生降解。3.RBD-Ferritin纳米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研究:选取36只4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将纯化获得的RBD和RBD-Ferritin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单剂组首次免疫剂量分别为15μg和25μg,佐剂组按1:1比例与氢氧化铝配伍后皮下注射小鼠,后续加强免疫3次,剂量减半。在第1、2、3、4、10周对小鼠进行眼眶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进行特异性Ig G和Ig M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发现第1周实验组的特异性Ig G和Ig M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前4周的RBD-Ferritin组的Ig G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RBD组,Ig M抗体效价在第2周和第4周差异显著。佐剂组的Ig G抗体效价在第2周和第3周显著高于单剂组,但是添加佐剂不影响Ig M抗体效价。第10周的实验组仍检测到较高滴度的Ig G和Ig M抗体。本研究证明RBD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保守性,RBD和RBD-Ferritin融合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得到的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血清Ig G和Ig M抗体。增加免疫次数可以持续诱导免疫应答,且RBD-Ferritin融合蛋白诱导产生的Ig G效价显著高于RBD蛋白,添加氢氧化铝佐剂可以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本研究为应用Ferritin纳米笼状结构制备SARS-CoV-2疫苗提供参考,并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及血清学检测等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在规模化的养殖中,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率逐渐上升,表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或抗生素佐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广西区猪、鸡和牛蛙养殖场的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为调查对象,检测mcr基因阳性的细菌,进一步寻找能与多黏菌素协同的天然活性物质。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本章内容对mcr阳性菌株的筛选及携带mcr-9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通过细菌分离获取398株多黏
学位
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引起的鸡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ILTV感染不仅可引发上呼吸道损伤,还会导致生长性能降低,例如体重增加减少和产蛋量下降。ILTV属α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近期研究发现其他α疱疹病毒的pUL56蛋白是一种毒力因子。尽管I
学位
为了研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热应激(Heat Stress,HS)小鼠小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为绞股蓝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8周龄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S组、GPP-L(50 mg/kg)、GPP-M组(100 mg/kg)和GPP-H组(200 mg/kg),主要采
学位
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 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猪星状病毒与人星状病毒同源性较高及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具有发生基因重组的能力,是潜在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猪星状病毒导致的腹泻主要发生在仔猪与免疫缺陷个体,猪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由nsP1a和nsP1ab两个多聚蛋白切割而来,目前nsP1a各蛋白组分的功能作用尚未清楚,本研究将对nsP1a各蛋白组分进行初步探索,以nsP1a研究作为切入
学位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住院患者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 risk index,GNRI)与握力值、小腿围的相关性;探讨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GNRI值是否可作为诊断老年人肌少症的可靠工具,为早期筛选老年性肌少症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科符合入组标准并自愿加
学位
本文主要以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对其NS4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实现NS4蛋白的大量、高效表达。然后进一步制备BTV NS4原核表达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最后以纯化后的融合蛋白p ET-32a-NS4为包被抗原,筛选最佳包被量、血清最佳稀释度、最佳封闭液、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以及反应临界值,建立基于NS4蛋白的BT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
学位
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是家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的病原体,自2015年以来该病在我国鸡群暴发流行,主要感染3~6周龄肉鸡,发病快,病死率高,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FAdV-4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以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排查FAdV-4感染和评估FAdV-4灭活苗免疫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FAdV-4非结构蛋白
学位
本试验利用刚果红培养基和羧甲基纤钠维素(CMC-Na)、微晶纤维素、D-水杨苷分别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对竹鼠肠道中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初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对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产酶活性进行研究,选出一株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与黑曲霉、粪肠球菌以单菌或混菌形式固态发酵辣木茎秆,以发酵后辣木茎秆中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的含量为指标选出最佳发酵菌种组合,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
学位
加味平胃口服液是用于治疗家禽湿热疾病的复方合剂,依据传统中兽医理论知识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在经典方剂平胃散的基础上制成,功能为益气健脾,消食开胃。该方是经过临床比较筛选出的有效方剂,目前为止无不良反应。本课题主要研究:加味平胃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对临床疗效的初步探索。生产工艺研究主要包括提取工艺、纯化工艺、成型工艺和小试验证。在提取工艺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挥发油最佳提取
学位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系统受损时,可导致人体或动物机体组织发生严重感染。犬脓皮病是兽医临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铜绿假单胞菌是犬脓皮病的常见致病微生物之一,由于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这使犬脓皮病的治疗难度大大增加,而噬菌体作为一个可以对抗耐药菌的有力武器,将成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新选择。本研究从深圳市某动物医院的脓皮病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