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1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一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乡村文化振兴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一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乡村文化振兴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推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质量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以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城镇地区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P县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近几年,在国家乡村文化振兴政策的引导下,P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正在从“有”到“好”转化。然而,从“有”到“好”的转化还不充分、不完全。P县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充分转化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前,P县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尚不能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普遍存在,研究P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寻解决的对策,能够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对P县农村地区文化服务供给的实地研究发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主要存在供给重视度相对不高、供给缺乏长期持续性、大水漫灌供给较普遍、供给主体仍然单一化、高素质供给人才短缺、供给仍然滞后于城市、供给数量与质量不够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现代化供给思维、缺乏前瞻性供给规划、缺乏精准供给新方案、对政府供给依赖过高、人才引进与培养滞后、城乡供给分配不公允、农村文化产业规模小等。创新现代供给理念、制定前瞻供给规划、设计精准供给方案、构建多元供给体系、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均衡城乡供给资源、做强乡村文化产业等针对性的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经突破4000万人,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养老服务需求多,照护难度大,明显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但是经济的落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及社会养老服务总体保障水平的低下导致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即通过分析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
春风春鸟,秋日秋蝉,夏日暑雨,冬日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以道志,诗以抒情,诗之净心,诗之气节。诗词最初以吟诵的形式来展现诗人的气度与情感,时至今日,声乐与诗词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专业者的青睐,“诗”“乐”本就不分家,在龚琳娜的特色演绎下,诗词作品内在的情感与表现通过声音的抑扬起伏,跨度张力以及在强弱对比下的力度掌握,更是将诗词作品中诗人的情怀鲜明刻画。以文辞的精炼之笔诉说着世间的冷暖情长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乡融合发展逐步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回流趋势。作为一股重要的现代化建设力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技能和帮助就业的重要手段,在稳定和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农村转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开启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步较晚,但是2013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这一项目的启动,对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影响颇深。此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2016年颁布,至此之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标的研究走势迅猛,各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行动并为此修订课程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高中地理因其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成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增加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解决当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维护国家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疫情状况有力的证明了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我国所设计与运行的防疫法律体系并没有很好地适用,出现下级单位执行力不够,行政机关有法不依等现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医疗卫生教育和防疫法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分担我国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疫法课程是学校
用模范先锋的作用影响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榜样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初中生初具主体意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其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更多方面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关键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榜样教育,树立优良的学习对象,对于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沂蒙山》是根据抗日战争中沂蒙山地区军民抗击日寇的史实改编而成的歌剧,是反映沂蒙精神的代表作之一。女主角海棠作为贯穿歌剧始终的核心人物,其刚柔并济的音乐形象也对歌剧的戏剧冲突及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往民族歌剧对于女性革命者形象的呈现,大多侧重于正面凸显其不惧生死勇于牺牲的特点来对人物进行音乐形象塑造,极少对女性脆弱敏感的内心情绪进行关注描写。歌剧《沂蒙山》在对女主角海棠进行音乐形象塑造时,更
双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钢琴二重奏形式,是在钢琴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常见于各类钢琴音乐会与比赛中。从流传至今的管风琴作品,到风格各异的现代钢琴作品,其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流传并没有那么广泛的作品需要去积极的学习与研究,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舒曼和德彪西作为浪漫派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各具创作特色与研究意义,在钢琴教学中,他们的独奏作品被广泛应用,但双钢琴作品使用较少。本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