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后血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SRBI、CD36勺表达以及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的水平,以及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ESLD患者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进行比较,探讨终末期肝病(ESLD)行肝移植术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延长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寻找可能的方法。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20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入选的所有病人,经生化检查、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记录所有患者下列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水平等,并于术后1年进行随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验测定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年血浆SRBI、CD36表达水平变化。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肝移植术后1年患者血浆SRBI表达水平较术前降低,而CD36表达水平较术前有明显增高,入选患者中92%于术后至少出现1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70%的患者于术后进行高血压治疗,术后发生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65%,而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超重及肥胖的发病率分别为3%、30%、45%和40%。结论1、肝移植术后较术前血SRBI水平降低,SRBI是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保护性因子,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肝移植术后较术前血CD36表达水平增高,它是巨噬细胞表面主要的识别、内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SR,其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3、肝移植术后血TC、TG和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则明显降低,证明肝移植术后发生血脂代谢异常。4、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肝移植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