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凋亡抑制因子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大肠癌组织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分析Clusterin的表达与细胞凋亡以及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部位、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Clust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抗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靶向Clusterin基因治疗在大肠癌中的应用前景,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1.收集本院临床资料完整的大肠癌术后标本58例,其中包括直肠癌32例,结肠癌26例,根据1990年全国大肠癌诊治规范进行Dukes分期:A期9例,B期16例,C期11例,D期22例(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18例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高分化12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15例。肿瘤≥5cm的25例,<5cm的33例。年龄≥60岁有20例,<60岁有38例,平均年龄为48.3±3.6岁。肠管离体后立即取材,每例标本癌组织取两块,癌旁组织(距肿瘤下切缘5cm)一块,约0.5cm×0.5cm×0.5cm大小。另取环状痔PPH术后直肠黏膜组织10例为正常对照。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术前均未经行放、化疗,临床病例资料完整。
2.免疫组织化学用标本取材后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P法,分别检测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用标本取材后用70%酒精固定,立即采用机械法和酶消化法将肿瘤实体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染色后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结论:
1.Clusterin的抗凋亡机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促瘤生长作用。
2.利用Clusterin的抗凋亡机制在大肠癌中的重要作用为靶点,将可能为大肠癌的防治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