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的公平分配是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最后通牒任务得到,如果分配者没有做出公平的分配,接受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公平厌恶,并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不公平的分配结果进行反抗。在典型发展个体中这种不公平厌恶会受到心理理论和情绪的影响。相对于典型发展儿童,孤独症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是受损的,并且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也较差,所以考察心理理论和情绪对孤独症儿童不公平厌恶的作用,对我们了解孤独症的不公平厌恶的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一通过最后通牒任务,考查孤独症儿童在公平任务中的决策,以及心理理论和识别自我/他人情绪对决策的影响。29名孤独症儿童和与其言语智力匹配的发育迟滞儿童29名(病理对照组)、典型发展儿童30名(典型发展对照组),与其年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27名(同龄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最后通牒任务,让儿童和主试互相扮演接受者和分配者,对资源进行分配。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作为接受者时,相对于对照组他们更加容易接受较少的不公平分配(2∶8、3∶7)。心理理论和自我情绪报告都与其决策存在相关,并有预测作用:当分配比例为不公平时,通过心理理论的孤独症儿童会做出拒绝的决策,同时他们报告的负性情绪也促使他们做出了拒绝的决策。说明通过心理理论任务的孤独症儿童面对不公平分配时会感到不高兴,并做出拒绝,即表现出不公平厌恶。 研究二通过以视频诱导儿童的情绪,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儿童自我情绪对其最后通牒任务中的决策产生的影响。26名孤独症儿童参与本研究,并随机分配到情绪诱导组(13名)和情绪控制组(13名),以呈现视频的方式诱导其悲伤情绪,事后发现情绪诱导组儿童负性情绪诱导成功。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来说,诱导孤独症儿童情绪后,由于体验到负性的情绪,他们更加容易拒绝不公平的分配,表现出更多地不公平厌恶。最后,当被试面对极少的不公平分配时(0∶10、1∶9),两组孤独症儿童都倾向于对分配做出拒绝。 上述两个研究发现,和对照组儿童一样,心理理论对孤独症儿童的公平意识会产生影响。情绪(包括在最后通牒任务中的情绪和视频诱导的情绪)对孤独症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