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解读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以来,伴随着左派政治的挫折、右翼势力在西方民族国家中的复兴、广泛的保守政策的回归,加之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衰退,西方许多左派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性质、目的、纲领、策略等都发生了质疑,正是这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怀疑引发一些左翼理论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则的直接批判.这一时期,在西方学术界声势日壮的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颠覆不但强化了对具有总体解放承诺的马克思主义的怀疑,而且为那些一度是激进左派的理论家批判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策略和解构方法,这是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孕育滋生的基本背景.该文认为,拉克劳与莫菲的思想经历了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葛兰西主义最后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演变过程,1981年的论文《社会主义策略,下一步在哪?》是他们转入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标志,以此为界,作者将他们的思想分为前期与后期.在众多自称为后马克思主义者或被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当中,拉克劳与莫菲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他们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多种多样的针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包容进来,并且将这一解构的逻辑发挥到极致,他们把后现代主义的信条,诸如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中心主义等,都借用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上来,从而基本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和主要原则,他们的观点是:通过一个团结起来的普遍阶级主体来完全成彻底而全面的人类解放已不再是可理解的或预期的社会变革模型了;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一些概念的激进化再阐释、通过对某些后现代理论的改造或转换性运用,竭力把多元性认同与激进的民主政治在话语理论的框架内作为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化及本质主义宰制的新的解放模型确立起来.他们虽然采取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但却依然信奉自由、民主、群众性政治斗争、自主与解放等现代政治的价值目标,因此,不能把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完全混同起来.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是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有机结合,是差异政治与认同政治的相容性解决的理论尝试,这一点构成了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至要的特色.该文深入到拉克劳与莫菲的主要文本中,仔细考察了他们早期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葛兰西霸权理论的解读,论述了他们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与他们的后马克思主义规划之间的内在关联,深入剖析了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全面展现了拉克劳与莫菲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维度;并着力阐述了他们的后马克思主义霸权接合的理论内涵和建构性意义.
其他文献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齐云山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能够推动齐云山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围绕齐云山道教文
论文在分析科学哲学在几次转向(语言、解释学、修辞学)后,为何需向认知转向的原因之后,集中探讨这样的问题:科学哲学如何借助心智认知研究的成果来完成其认知转向所要完成的任务
自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入华以来,中国文化与基督教之间的撞击就未曾止息过,传教士虽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
医学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医学的人性化正在消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今天紧张的医患关系,探究一下医疗行业成为社会舆论众矢之的的原因,就不难
知识成立的条件的确证成为现代科学哲学认识论的重心。盖提尔反例的出现使“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这一传统定义受到挑战,认识论者则开始着手研究“JTB”之外的确证条件,内在
《庄子》一书中出现了不少关于黄帝的论述,内容丰富,论述精彩。目前,学术界关于庄子视界中的黄帝形象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基于此,对庄子视界中的黄帝形象展开研究,分四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