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维功能材料一直以来因高比表面积和高电荷转移而受到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二维材料尺寸以及缺陷的控制,能够精确调控材料内部电子结构,从而显著改性催化效果。另外,二维材料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催化剂使用,也可以作为载体来搭载单原子以聚集电荷于活性点位上,从而增强催化能力。然而对于传统二维材料催化剂,尽管在催化活性上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催化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反应的选择性仍然是十分不足的。发掘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功能材料一直以来因高比表面积和高电荷转移而受到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二维材料尺寸以及缺陷的控制,能够精确调控材料内部电子结构,从而显著改性催化效果。另外,二维材料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催化剂使用,也可以作为载体来搭载单原子以聚集电荷于活性点位上,从而增强催化能力。然而对于传统二维材料催化剂,尽管在催化活性上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催化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反应的选择性仍然是十分不足的。发掘新型二维材料并通过单原子改性策略来设计同时具备高活性、高稳定性、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主要任务。新型过渡金属硼化物,又名MBene,作为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的衍生物,不仅具有相似的二维层状结构,在析氢反应(HER)、氮还原反应(NRR)方面已表现出比MXene更出色的催化性能,是更加出色的潜在催化材料,但在催化领域的研究也仅仅是呈起步阶段,对MBene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缺乏完整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全面的研究了单原子改性MBene在NRR上的增强效应和清洁表面MBene在二氧化碳还原(CO2RR)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单原子与MBene耦合系统对氮还原电催化的提升效果。通过对所有ⅣB族到Ⅷ族的3d、4d、和5d过渡金属原子的活性和选择性两步筛选,结果发现Re和Os嵌入缺陷Mo2B2O2中表现出杰出的催化活性,整个NRR过程中的反应决速步(PDS)势垒分别为0.29 eV和0.32 eV,比之前文献报道的单原子Ru修饰Mo2CO2(0.46 eV)要小很多。其中,植入的Re和Os单原子能选择性地提高NRR活性,抑制HER的发生。另外,植入Mo2B2O2的过渡金属原子的d电子数和对应周期表中的周期被证实与NRR限制电位以及关键吸附物种*NNH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关于d电子数和周期的二元催化描述符被提出以建立内在物理特性与催化性能间的关系,揭露了MBene电催化合成氨原子级别的机理。(2)使用理论计算全面评估了文献报道存在的所有四角形MBene(TiB、CrB、MnB、FeB、ZrB、MoB、HfB和WB)在CO2还原中的可行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在300 K下酸性催化环境中除了MoB和WB表现出能量异动,其他MBene都表现出热力学稳定。其中FeB和MnB因能量波动范围较小,被视为最稳定的电催化材料。同时,对于所有MBene,FeB和MnB表现出对趟式CO2的温和吸附,且在与HER的竞争反应中表现出优势。对于CO2RR的还原路径,FeB和MnB都遵循*C*OO→*CO+H2O→*O+CH4→*H2O路径,关键路径为*COO→*CHO,过电位分别为1.02 V和0.9 V。本工作首次研究了MBene在CO2RR上的潜在应用,对实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体而言,本文为新型MBene材料在NRR和CO2RR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撑,对MBene在电催化领域的实验发展提供了完整的指导。
其他文献
锂硫电池(Li-S)作为最具前景的二次电池之一,具有超高理论比容量(1675m Ah g-1)、价格低廉、绿色无污染等优点。但锂硫电池存在正极材料电导率低、体积膨胀高(~80%)以及多硫化物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并导致穿梭效应等缺陷,使得电池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因此锂硫电池的发展及应用被严重限制。本文通过将中空介孔碳分别与硫化锡纳米片和硒化钼纳米片复合来负载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来增强正极的导电
随着全球变暖的迅速加剧,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能源方面的累积不足,已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探索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用以储存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产生的能量。在众多的储能设备中,超级电容器又称为电化学电容器,由于其显著的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更快的氧化还原反应(充放电)、环境友好性和低成本效益,超级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超
压电材料是一种可将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智能材料。其中,压电陶瓷因具有较高的压电性能,在传感、医学超声成像与水下探测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压电陶瓷多含有有毒的铅元素,对人类与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近年来,钛酸钡(Barium titanate,Ba Ti O3)等无铅压电陶瓷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高技术领域对压电材料需求的提升,压电陶瓷制造呈现出结构复杂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光处理(Dig
钙矾石是水泥混凝土中的重要水化产物,对水泥早期性能和强度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其还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性良好的重金属离子固化剂。但钙矾石结构复杂,其形成过程和稳定性对环境十分敏感,而且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机理相距甚远,这些隐藏在背后的规律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研究重金属离子对钙矾石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及重金属离子掺杂前后钙矾石结构的变化,对钙矾石的功能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化学合成重金属离子掺杂型钙
钢渣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副产品,产量逐年增加。钢渣较低的胶凝性能及潜在的安定性问题是限制其发展及工程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钢渣的综合利用率只有30%,大量钢渣随意弃置及填埋,造成土地浪费、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加速碳化养护钢渣制备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实现了钢渣的资源化利用,还起到了减少CO2排放的作用。本文基于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创新提出一种浇筑成型的高性能可碳化混凝土(H
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由于具有高击穿场强、良好的柔性和易于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系统和能源电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向着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电介质材料的储能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的储能密度,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根据储能密度的计算公式,储能密度与击穿场强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材料的击穿场强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储能密度。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向中西部山区发展,隧道建设发展迅猛,隧道里程逐年增加。我国隧道路面多采用沥青混凝土,其热拌热铺时VOC释放量高,且沥青易燃;同时沥青混凝土中95%为集料,而我国优质天然集料资源日益短缺,亟需寻找替代资源。钢渣作为一种工业副产品,其抗滑耐磨以及与沥青黏附性好等特点赋予了其具有替代天然集料的优势。为此,本文拟开展温拌阻燃钢渣沥青混凝土研究,以期为隧道路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基于以上背景,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的提出,海洋开发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当前应用于海洋工程的传统硅酸盐水泥基材料存在抗冲磨性能差,抗侵蚀性不足,性能劣化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进行矿物优化调整提出高铁低钙水泥体系,其显著特征是C4AF~318%,C3S£50%。由于该水泥C3S含量略低,导致其早期水化活性不高。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发现铜离子和铁相具有良
WC-Co硬质合金中WC晶粒尺寸的减小可同时提高硬度和韧性,然而液相烧结过程中数小时的保温时间导致WC晶粒过度长大;用较低吨位的压制设备热压工模具钢预合金粉末制备较大尺寸的工模具钢材料时,为了获得必需的低变形抗力,热压温度通常选择固相线温度附近的高温,导致碳化物强烈的长大趋势。为了避免WCCo硬质合金液相烧结时WC晶粒的过度长大,以及工模具钢预合金粉末在固相线温度附近高温热压时碳化物的过度长大,本
现代工业推动了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并壮大,使人民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它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甲醛(HCHO)早在2017年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对甲醛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对甲醛的检测手段应用最为广泛当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敏传感器,但因其在工作中极易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而影响其对甲醛的敏感度,故本文利用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