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类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风破浪的姐姐》不同于青年偶像选秀节目,是一款主打以30+女性也能绽放出自己光彩的价值观来选出逆龄女团的选秀类节目。从内容创新的角度来讲,《乘风破浪的姐姐》不失为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其创作的经验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这款综艺对于30+女性身份的重新定义,是一场女性独立身份的觉醒,她们不再只是妻子、妈妈、女儿的身份,而是独立的她们自己。这款综艺也力在打破对女性年龄的偏见和幼白甜的审美,向我们证明,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女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女性的美是多元化的,不应赋予任何的标准和限制。通过观看这款综艺节目,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思考:节目对于女团选手年龄和身份的创新对女性形象的建构有哪些推进和禁锢?节目为受众呈现了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否具有代表性?节目本身在建构女性形象方面有哪些不足?是否有助于缓解当下社会存在的女性年龄焦虑问题?带着以上问题,本篇论文通过对三十位参赛成员的话语、行为、女性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款选秀类综艺节目,虽然为女性形象的建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刻板印象,新的“姐姐”标签。虽说为受众呈现了多元的女性形象,但是这些形象并不具有代表性,屏幕上的女性形象与现实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割裂性,无法代表广大现实社会中的女性。节目后期因为比赛的赛制,关于女性价值观的探讨逐渐被代表大众喜爱度的投票所代替,偏离了节目的初衷。荧幕上单一化的女性形象展示不仅难以缓解年龄焦虑,还可能增加新的颜值和身材焦虑。如何在女团选秀类综艺上去呈现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湖北武汉的爆发使武汉一时间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与这座城市有关的各种标签言论扑面而来。城市形象是一种综合性印象,是社会公众对城市的整体认知,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城市的重要窗口,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产。经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城市形象在引发高关注度的同时,会受到来自多主体、多领域、多层面的持续负面冲击。如何修复与
中国民间传统的蜡染手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众多的民间美术手工艺中可谓是独树一帜。蜡染依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纹样让它在90年代有了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市场的崛起,手工业遭受重创,传统民间艺术脱离城市轨道。传承了几千年的蜡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传承和保护,二是怎样创新与融合。在工业时代经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对于家居装饰的美感和实用需求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包括海伦·斯诺在内的一批外国记者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客观报道,使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1967年出版的《现代中国女性》一书即是海伦·斯诺当时有关中国妇女的记载。该著作的翻译对于推动中国女性研究具有史料参考价值。该翻译实践报告以《现代中国女性》第一章的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入手,对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樊村河乡位于沁水县西部,沁水(樊村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沁水方言的体系统可以归纳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两大类,完整体可以分为实现体、经历体和短时体三类。实现体标记有“咾1、啦、咾1……啦、起”;经历体标记是“过”;短时体标记有动词重叠和“一下”。非完整体可以分为持续体、起始体和继续体三类。持续体标记有“着哩、哩、着1、的、咾2、住”;起始体标记有“起来、开”;继续体标记有
蒙古高原位于欧亚草原东部腹地,在公元前三至前一千纪,形成了以各类石构遗迹为代表的多支考古学文化遗存。但由于这些石构遗迹出土遗物少、断代困难,学界长期未能就这一时期蒙古高原的考古学文化发展演进格局与人群交往过程形成系统认识。近年来,大量新的考古发现不仅为探讨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还为重新审视该时段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中国北方之间的文化互动、人群交流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在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考古材料
为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并举的目标,解决遗址区存在的空间矛盾、社会矛盾,满足人们经济与文化双赢的生活需求,本文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根基,结合扎根理论、热点分析、核密度系数等定性、定量方法,依次对多个尺度下的大遗址文化空间构建情况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大尺度下差异化的遗址点纳入到统一体系下,为未来各地方实现更科学的先进经验学习与针对性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又通过多角度地对遗址区空间生产机制的探讨,指出遗址区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采用“互联网思维”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方式成为媒介融合的主要方式,主流媒体把主要力量放在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的传播上。最近几年来,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传播方式,深受年轻群体的关注。2019年主流媒体开创了“两会Vlog”、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主题的“康辉Vlog”等“Vlog新闻”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新闻报道方式,拓宽了主流媒体的传播路径。在2020年春节时期,
延安时期是党的革命事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培养继承革命事业的儿童是党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这一时期的儿童,更多被放置在社会、战争、国家的大背景中,成为“国家的孩子”。自1937年开办初等教育以来,边区政府通过陆续颁布相关文件,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出台了规定。政策要精准传达,除了各级干部的走访号召之外,更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此时,改版后《解放日报》重新确立了党报属性,并成为儿童
国家形象是人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估。这种总体评估是基于个体所接受的信息和个体价值观判断而得到的,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出现误差,通常人们心中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与该国期望建构的并不一样,尤其是在跨越国家的时候,差异更加明显。北京是外籍商务人士最多的城市之一,从客观上来说在京外籍商务人士具有汉语学习的生活需要,从主观上来说他们多数对汉语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这个群体是汉语国
在新兴技术不断更迭的浪潮中,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诸多由外国人自发生产制作的传播内容,其主要形态通常为短视频,时长一般在3-5分钟,他们通常以一种“他者”的外来国家人群的身份视角输出内容,因此这一类微视频携带了跨文化传播的属性。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中外文化长期存在着互为“他者”的情况,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着“他异性”心理。这种具有排斥性的“他异性”心理使得跨文化传播实践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