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长期生存获益患者的中药处方数据挖掘及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我国第三,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癌种之一。目前,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化疗是胃癌术后辅助治疗预防转移复发,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即便经过辅助放化疗杀死体内肿瘤微小病灶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仍有50%的患者在2~3年内易出现复发转移,为临床治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年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显示出了一定作用趋势,数据挖掘经中医药治疗患者长期获益的核心处方对临床推广胃癌术后中医药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回顾胃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核心处方、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并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进行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可为核心处方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方法1.回顾性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以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1日期间生存期>3年的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化疗结束后,连续服用6个月的中药处方(从化疗结束后的第一次中药处方为起始处方),运用R语言挖掘李杰主任在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中的用药规律,总结长期生存获益胃癌术后患者的中药核心处方。2.前瞻性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纳入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的胃癌术后化疗后的患者,基于挖掘出的核心处方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在入组时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填写,通过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核心处方为基础方的随证加减治疗,200ml/次,2次/日,干预时间为28天。分别于首次入组及干预结束时填写QLQ—ST052生活质量量表、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探究核心处方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运用SPSS 26.0及GraphPad Prism 9.3.1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回顾性研究:截止2021年5月,本研究共收集患者60例,全部为Ⅱ-Ⅲ期生存期超过3年的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共纳入245张处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李杰主任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常用药物配伍为黄芪-莪术,黄芩-仙鹤草,女贞子-墨旱莲等。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胃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核心处方为黄芪、赤芍、菝葜、莪术、煅瓦楞子、藤梨根。2.前瞻性临床研究:(1)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4:3,平均年龄为58.00±1.2岁,KPS评分集中在90、100分,共有41人。在胃癌相关资料中,肿瘤位置主要集中在胃体部(53.6%),肿瘤的大体类型为溃疡型(67.9%),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腺癌(98.2%),在分化程度上,本研究病例主要集中在低分化(58.9%)。在分期情况中,患者主要集中在 Ⅱ、Ⅲ 期(85.7%)。(2)生活质量评价:通过对EORTC QLQ-ST052量表的分析,患者在味道改变及躯体形象中有明显改善(P<0.05)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方面,治疗前后相比评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症状领域中,疲倦、吞咽困难、疼痛、进食受限及焦虑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在EORTC QLQ-ST052量表的亚组分析中,首先在一般资料上,女性患者在情绪功能方面较前改善(P<0.05),而男性患者在经济困难方面较前加重(P<0.05)。而年龄小于60岁患者,在经核心处方干预治疗后社会功能及疲倦程度较前改善(P<0.05)。其次,在病理上,中晚期(Ⅱ、Ⅲ期)胃癌术后患者经中药干预后在疲倦、进食受限、焦虑领域等方面有所改善,中、中低分化患者在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中较前改善,在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方面,有癌栓患者在角色功能领域较前加重,无癌栓患者在情绪功能方面在治疗后评分增加,在食欲丧失、疼痛领域、进食受限、焦虑领域中症状有所减轻。在神经束侵犯中,有神经束侵犯的患者在经核心处方干预后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疲倦领域上有所获益。在总生存期和化疗周期的亚组分析中,总生存期少于3年的患者在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倦及焦虑领域中较前改善。而化疗<6周期的患者在情绪功能及总健康状况上较前改善,标准化疗周期患者在躯体功能领域较前改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MDASI-TCM量表的分析中,患者在麻木感中经治疗后较前改善(P<0.05),疲劳(乏力)、健忘、烦躁、苦恼、睡眠不安、胃口和心慌等症状上在评分中有着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本研究中,通过聚类分析所挖掘出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胃癌术后核心处方为黄芪、莪术、赤芍、菝葜、藤梨根、煅瓦楞子。(2)通过该核心处方进行加减干预治疗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结果显示,此方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形象、味道改变领域及麻木感有一定的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3)探索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的胃癌术后患者,病理中分化程度为中分化或中低分化,脉管内无癌栓、伴有神经束侵犯的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在生活质量上可能更能从该核心处方中获益。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症状常见,病因多样,机制复杂,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始终是中西医研究和探索的重点。本研究旨在梳理古今名家医籍中瘙痒外治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探究组方规律,结合导师临床经验发现新方,为中医外治法在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上提供更多可行的临床思路和依据。研究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历代医家外治瘙痒处方,以此作为原始信息
学位
目的:本课题通过调查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般情况、五态人格、中医体质分布,初步探讨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体质分类、五态人格维度分布,辨析证候、五态人格、中医体质三者之间的相关,以利于更合理地从中医证候、体质、人格全方位认知子宫内膜异位症,进一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学位
研究目的:1、调查全国范围内EMs临床证候分布、中医药诊疗技术现状和特点,为中医妇科领域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持。2、分析患者对EMs的认知度与治疗意愿,为后续科普工作提供思路,以期为EMs患者慢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小组讨论法、专家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文献研究法、小组讨论法、专家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月经婚育史、既往史、家族史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对大量古代黄褐斑中药外用方文献和大量近现代黄褐斑中药外用方临床试验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古今黄褐斑中药外用方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推导出不同时期黄褐斑外用方治疗的核心处方,为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黄褐斑的选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数据挖掘所推导出的不同时期外用核心处方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预测关键基因及主要参与通路,旨在对核心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
学位
目的本课题使用《膝骨关节炎循证手法治疗方案》中所推荐的治疗手法对不伴或伴有不同程度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的膝骨关节炎(Knee Q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安大略省西部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
学位
研究目的:调查女性乳腺良性结节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中医症状,初步探讨乳腺良性结节可能的发病原因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本病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女性乳腺良性结节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北京市多家公立医院女性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病例组,以性别、民族和常住地作为匹配因素,依据1:1比例配对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乳房超声检查、既往史、家族
学位
研究目的: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疑难病,发病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手段有限,且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巨大。本研究依托中医妇科临床流调数据中心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对AM诊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AM病患群体特点、诊断情况、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中西医诊疗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患者对AM的认知度和
学位
研究背景:睡眠本是一个自然的生理心理过程,但是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方式变化使得睡眠也受到影响,失眠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现象,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失眠的相关症状、认知和情绪与人格倾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失眠与人格倾向进行初步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人格因素在失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1.探索人格倾向与失眠发生的相关
学位
目的:调查ADHD患儿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不同体质ADHD患儿病情的差异,探索体质与病情的相关性,以期从体质角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初次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的7-14周岁ADHD患儿,共计纳入133例。收集患儿的病历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中医体质量表、Conners量表、SNAP-Ⅳ量表,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不同体
学位
目的观察习以平惊法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频率为每晚睡前1次,每次1mg;干预组采用习以平惊法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每次约30分钟。两组干预时长均为4周。分别在受试者治疗0周、4周时进行PSQI、SCL-90评估,此外,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