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的概念,首先由狄得京(Dedekind)提出。近代格论大约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1940,Birkhoff在其著作《LatticeTheory》中系统总结了格论的进展。近年来,由于序与偏序集理论在组合数学、Fuzzy数学、计算机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使格论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自1934年F.Marty提出超代数系统以来,超代数系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出现大量超代数的分支,如超群[28]、超环[27]、超BCK-代数等[30]、超BCI-代数[59]等。超代数系统理论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应用。辛小龙教授把超代数系统理论引入到格这一系统理论中,研究了超格的若干性质,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9]。赵彬教授又相继研究了分配超格[10]和超格的理想[23]。作为格这一代数系统的推广——超格,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文研究了两个代数系统——格和超格的若干代数性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格和超格进行了研究。
在本文的第二章中,给出了格上微分的定义,研究了格上微分的一些性质,并通过微分刻画格的结构。
在本文的第三章中,给出了理想和与滤子积的概念。建立了分配格上的中国剩余定理。作为分配格上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同时给出了一个分配格的同构定理。
在本文的第四章中,首先给出了超格的最小元、最大元及有界超格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定义的合理性。其次,基于赵彬教授在文[23]中提出的超格理想的定义,进一步研究了超格的理想。
在本文的第五章中,提出了幂超格、分配幂超格和幂超格直积的概念,讨论了幂超格的一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