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近年来,天然林被改造为人工林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使得经营管理措施和凋落物类型发生改变,从而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特征造成显著影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分布面积较广、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树种之一。近年来,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营林者将部分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并采取了一系列人为集约经营措施,如施肥、去除林下杂草、翻耕等,从而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样地(毛竹林由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采集并分析测定了土壤养分库特征(包括不同氮素形态、磷素形态和钾素形态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储量和不同形态活性碳库;通过固态13C核磁共振方法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的化学结构特征;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从而较系统地探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后,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水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树脂交换态磷(Resin-Pi)、NaHCO3提取态无机磷(NaHCO3-Pi)、HCl提取态无机磷(HCl-Pi)以及残留态磷(Residual-P)含量显著增加;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NaHCO3提取有机态磷(NaHCO3-Po)含量显著下降(P<0.05)。土壤表层的NaOH提取态无机磷(NaOH-Pi)含量显著增加,而NaOH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全钾和矿物态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亚表层全钾和矿物态钾含量无显著变化;不同类型的酶活性的下降程度有所差别,其中,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显著;亚表层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显著(P<0.05)。(2)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后,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下降19.7%和13.5%;毛竹林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分别下降34.4%、25.8%、30.4%和25.2%,亚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分别下降38.4%、19.8%、34.1%和22.2%(P<0.05)。土壤有机碳的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碳形态所占有机碳百分比组成差异显著。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有机碳组分比例均以烷氧碳为最高,其次为烷基碳。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后,土壤有机碳的烷氧碳比例、芳香碳比例以及芳香度均显著降低,而烷基碳比例和A/O-A值均显著增加(P<0.05)。(3)室内培养模拟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显著下降(P<0.05)。在培养180天周期内,在25℃条件下,常绿阔叶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分别为毛竹林土壤的1.24和1.16倍,在35℃条件下,上述指标分别为1.11和1.18倍。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土壤碳矿化量越大,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随着温度的增加均显著提高(P<0.05)。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同一土层不同CO2-C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