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儿童音乐节奏能力特点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无论幼儿在歌唱、律动还是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中,都需要借助节奏这一基本音乐要素来组织和表演。当儿童到了5-6岁,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深入了解5-6岁儿童节奏能力的特点,对于提升这个时期儿童的音乐能力,对于在教学实践中给儿童提供发展适宜性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有两个目的:1)描述5-6岁学前儿童不同速度节奏稳定性的特点;2)描述5-6岁学前儿童在不同速度下拍打混合节奏模式的特点。  共有30名来自普通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平均年龄为5.5岁)参加了本研究。在不同速度节奏稳定性的测查中,主试先用标准节拍器调出五种速度,即慢板(60速率)、行板(90速率)、小快板(120速率)、快板(160速率)、急板(180速率)。请儿童分别有韵律地合着节拍器发出的不同速度的嘀嗒声进行拍打。在不同速度下混合节奏模式拍打的测查中,研究者根据文献调研法选取了儿童歌曲中最常用的两种拍型(四二拍和四三拍)以及每个拍型下三种常用的混合节奏模式。请儿童分别在慢速(60速率)和中速(120速率)的速度下,模仿拍打出六个混合节奏模式。为了更全面的描述5-6岁儿童的节奏能力,研究者还对影响儿童节奏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工作记忆能力以及家庭音乐环境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1)5-6岁儿童已经基本建立了不同速度的稳定节奏感;(2)5-6岁儿童在120速度下基本具备了混合节奏模式的拍打能力,但在60速度下拍打混合节奏模式还存在一定困难;(3)5-6岁儿童拍打不同速度下四二拍混合节奏模式的成绩都要好于四三拍。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尤其是在节奏教学方法及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要掌握原则,并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在终身教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自主学习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自课程改革以来,11年的尝试与实践,在众多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与经验的争鸣中却听不到一线教师的声音,他们的声音淹没
该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内涵.第二部分:改革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三部分:发达国家高校的同类型专业
该文以现代心理学概念为框架,对诸葛亮军事心理思想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整理出了诸葛亮的治军、战略战术、将帅的心理品质等三方面的心理学思想.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不断追求透明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对于体育个人或者体育组织而言,危机的出现对其形象造成巨大威胁。如何合理应对危机和完成形象修复已经
关心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提出。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对关心理论做了进一步理论
主要论述一种基于8098单片机的点焊恒流控制器软件设计.在整个控制器的软件设计中,采用状态分析法进行监控程序的设计,且软件设计采用模快化设计方案,使编程、调试以及修改十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有效诊断和改进教学及管理部门人事决策的基础.近年来,对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因而,对高等
学位
"学会学习"是当代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科研所关注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一课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育理论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作者根据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