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性观念是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早在哈氏的第一部正式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此观念就已被提出,此后又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引导着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研究。因此,要理解和把握哈贝马斯的思想,公共性思想就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山峰”。
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到《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哈贝马斯持续不断地探索着公共性问题。这些探索既包括对公共性观念的梳理,也包括对公共领域与公共性关系以及公共性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思考,更包括对公共性观念的历史形态以及现实演变的历史学和哲学分析。其中,考察公共性观念从兴起到衰落再到恢复与重建,始终是哈贝马斯公共性思想研讨的重点。
通过词源学分析和历史分析,哈贝马斯给出了有关公共性观念的规范化描述。一般来说,哈贝马斯把“公共性”宽泛地理解为公共领域对所有公民无障碍的开放性、公众在公共领域内对公共权力和公共事务的批判性,以及遵循自由、民主、正义原则进行理性商讨所达成的可以促使独立参与者在非强制状态下采取集体行动的共识。以此考量历史,哈贝马斯指出,古希腊时代虽然为城邦公民提供了公共空间,但又限制了太多人的自由参与权力,公共性有其名而无其实;中世纪封建社会更是以“私”充“公”——最充分的公共性就是最显赫的私人性的展示;只有在近代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的形成,公共性得以诞生。
公共性观念有三个特征:公开性、批判性和理性化特征。这样三个特征使得公共性观念成为近代思想中一种主要的政治诉求,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内涵的政治原则。公共性观念主导着公共领域的价值。守护生活世界的私人价值,审视和批判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以之建立一个民主、开放和公平的合理社会,这些公共领域的基本价值最终通过公共性观念得到阐扬并在现实层面得到落实。
在提炼出一种完满的、理想的公共性,作为重建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公共性的标准之后,哈贝马斯重点分析了公共性观念的衰落与重建的可能性。哈贝马斯断言: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交往机制的破坏,造成公共领域中以公共舆论的方式进行的私人间交往的中断,直接导致作为公共领域价值核心的公共性的败落。公共性由批判的变异成为整合的,由批判的武器变成了保护被批判者的盾牌。面对这一现状,重建公共领域,恢复公共性原则,使人们能够在其中真正自由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批判,恢复公共性的理性化特征——公开性与批判性,就成为当务之急。哈贝马斯对公共性的重建,考量到其存在的社会现实基础。哈氏认为,早期资本主义公共性是建立在社会(包括商品交换、社会劳动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和国家(即国家权力机关)的区分之上的,但是这种区分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其垄断阶段的过渡而被取消。因而,重建公共性,首先就要重建其赖以成立的基础。于是,生活世界/系统这组概念进入哈贝马斯的视野,正是凭借它们,一个恢复了元气的公共领域、一种充满生机的公共性理论在哈贝马斯这里得到了重新诠释,哈氏甚至期待着以其为基础来建构一个统一的欧洲。
不可否认的是,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它的理想性以及与现实的疏离,从它产生之日就引起诸多学者的质疑。哈氏公共性思想的致命弱点也恰好在此。不过,观念巢穴中不存在“完美的卵”——尽善尽美的理论。有鉴于此,不妨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本文从福柯、利奥塔以及女性主义角度引入的对哈贝马斯的批评,也是为了最终的交流对话,以期待对哈贝马斯公共性思想的超越与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