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临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包括社工陪护在内的多种服务方式,以提高家事审判的服务与保障水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经充分协商,印发了《关于建立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社区青少年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议》,标志着上海在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审判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经过几年的探索,上海的青少年事务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包括社工陪护在内的多种服务方式,以提高家事审判的服务与保障水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经充分协商,印发了《关于建立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社区青少年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议》,标志着上海在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审判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经过几年的探索,上海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审判逐渐形成了包括家事调查、家事调解、探望监督、心理疏导、回访观护、家庭教育指导等在内的服务体系。青少年事务社工由最初协助法院共同开展家事审判服务,到不断凸显专业优势、深度推进家事审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再到儿童权益代表人机制的探索,进一步推动家事审判在制度层面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在家事审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事务社工也获得了来自法院、团市/区委等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从社会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审判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青少年事务社工采取了哪些行动策略?其背后呈现出何种实践逻辑?本研究以嵌入性理论为视角,通过对上海市P区的12名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深度访谈,分析青少年事务社工嵌入家事审判的过程,探讨背后的实践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理念契合、官方背景、利益匹配是青少年事务社工嵌入家事审判的基础,家事审判方式与工作机制改革则直接促成了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参与。第二,专业社会工作在家事司法场域的服务性嵌入是核心内容,也是凸显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社会工作者积极协助法院共同推进家事审判服务,体现出专业社会工作与法院协同服务的意味。第三,在服务性嵌入的基础上,专业社会工作积极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审判在制度层面的创新,通过制度层面的嵌入与建构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第四,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家事司法场域对青少年事务社工自身、专业以及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不过,专业社会工作目前在制度层面的嵌入只是一种“准制度性嵌入”,要真正达到深度嵌入还需要各方力量的持续推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精神疾病。一旦患上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睡眠、情感、思维、言语等方面均会受到影响。以往研究表明,社会工作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容易受到情绪压力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服务不同的案主、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满足来自各方的需要,繁杂的工作要求和内容使得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难以完全分离开来,这容易使得社会工作者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抑郁。当前研究发现
<正>一交流导入,感知情深师:请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什么。(板书:梁晓声)一起读。(生齐读)知道他是谁吗?生:梁晓声应该是一位作家。师:"应该"这个词用得有水平,因为你是在猜测,有点拿不准,所以用"应该",对吧?生:《慈母情深》一文的作者就是梁晓声。师:你怎么这样肯定?生:我在课外读过这篇文章。师:原来如此!我想再问问,知道梁晓声小时候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吗?(生静默)梁晓声的父亲是文盲,
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意味着慢性病患者必须整合疾病及其管理,来重新组织日常生活,而遵从专业建议正是管理的核心内容。现有研究多从不依从、部分依从的角度入手,讨论为什么病患难以遵从医嘱。本研究从主动在场的角度呈现疾病管理的过程,回答专业建议如何纳入到病患的日常生活。此研究试图回应现有研究所强调的健康建议与文化理解之间的冲突,并思考如何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紧贴其需求的服务。本研究从具身视角出发,考察
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核心化趋势明显,老年照料需求的增加和照料资源不足所产生的老年照料危机已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笔者调研发现,家庭在做出照料失智症老人决策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照料模式选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照料路径,照料劳动也由不同照料劳动主体提供;基于此本文想要探讨不同照料路径出现的深层原因以及照料劳动组织之间如何协作提供照料劳动,最大化地提高失智症老人生活质量。本研究运
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公众健康和个人健康问题,它的不可治愈性和长期性导致疾病发作的影响将拓宽至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然而,目前国内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病理概念下的“疾病”,而不是患者的切身感受与鲜活体验。此外,农村传统家庭养老链的脆弱性和专业服务提供的有限性致使乡村慢性病患者在应对疾病时面临更多的困境。那么,在微观因素和宏观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下,乡村慢性病患者的疾痛体验将呈现出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至今,仍存在着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不足,不被大众所了解和知晓的情况。媒介是大众认识社会工作的必要途径,为人们认识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了资料和依据。新闻报道对社会工作者的描述反映了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建构着社会工作的形象特质,这影响着公众对社会工作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从业者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因此,研究社会工作者的媒介形象对推动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中国重要新闻数据库中2000—2
作为一种新兴的慈善组织形态,社区基金会以其扎根本地社区、促进资源整合、推动多元参与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来,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创新机制受到地方政府关注。深圳、上海等地率先开展试点,2015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上海社区基金会建设指引(试行)》,拉开了上海市社区基金会全面发展的序幕。从发起主体的维度上看,我国社区基金会可分为政府主导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严重空心化的现象,大量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同时国家政策也格外重视家庭的发展。此外,M村此前已开展3年的社会工作服务,发现家庭权力关系确实能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基于此,本文以西南农村地区M村为例,以父权制理论为理论视角,试图采用性别/年龄视角分析农村地区在不同权力主体的日常事件互动背后的权力关系图景。本文采用半结构访谈和观察法,访谈了 M村共15户,4
新时代我国将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儿童福利、儿童保护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自2019年民政部提出设立“儿童主任”岗位以来,儿童主任便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快速登记与上岗。2020年,S市民政局等1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积极培育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队伍,发展儿童福利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儿童福利政策服务的传递者与输送者
城市贫困问题反映着每一位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风险,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为城市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这种物质上的补贴难以帮助困境家庭应对伴随着贫困而来的其他困境,也很难让城市低保家庭得到发展。除了外部资源的不足,内部功能发挥遇阻也是贫困家庭难以应对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亲子作为家庭系统中重要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