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RNAp-21通过促进平滑肌细胞向合成和促炎症表型转化介导腹主动脉瘤形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以致其直径较正常直径增长1.5倍或以上,其破裂后死亡率高达80%,是一种严重致死性疾病。但目前除手术治疗,如开放性血管置换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之外仍然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AAA,主要原因是对AAA的发生发展机制了解不清所致。研究发现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的转化是AAA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课题组前期发现lncRNA通过调节VSMC炎症和凋亡参与AAA的发生发展,但lncRNA是否介导VSMC表型转化参与AAA形成还尚未有报道。我们前期还发现VSMC表型转化调控蛋白平滑肌22α通过ROS介导AAA的发生,同时既往研究发现ROS能通过多种方式修饰转录因子p53的活性参与心血管疾病,而lincRNA-p21是p53的直接转录靶点,据此我们猜测lincRNA-p21很可能是ROS下游靶基因,其可能通过调控VSMC的表型转化参与AAA的发生发展。因此,在本研究我们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试图证明lincRNA-p21通过促进VSMC向和成和促炎症表型转化来介导AAA形成。方法和结果:原位杂交和RTq-PCR都发现lincRNA-p21在人正常动脉组织和AAA组织,以及小鼠正常腹主动脉和AAA模型鼠腹主动脉成瘤组织间均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且在腹主动脉组织中表达量更高。在体外,过表达lincRNA-p21能促进VSMC的合成型标记物如Opn和Myh10,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标记物如MMP1,MMP2,MMP3和MMP9等,以及炎症标记物如IL-1b,IL-6,和Vcam1等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进一步在体外双氧水(H2O2)刺激下VSMC向合成表型转化的基础上敲低过表达LincRNA-p21观察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表型的三种标记物Opn,MMP2和Vcam1的荧光定位和强度变化。随机将VSMC培养皿分为6组,单纯过表达(OE)-lincRNA-p21组,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H2O2+SCR-siRNA 组,H2O2+敲低 lincRNA-p21-siRNA组,H2O2+vector 组,和 H2O2+OE-lincRNA-p21 组,发现在过表达 lincRNA-p21组和H2O2刺激组三种蛋白荧光强度均增加,在无处理的对照组荧光强度最低,在H2O2+OE-lincRNA-p21组荧光强度最强,在H2O2刺激基础上敲低lincRNA-p21荧光强度降低。在体内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AAA模型上敲低lincRNA-p21组相比于对照空病毒组能显著减少小鼠血管弹力纤维的断裂,以及减小血管直径,和降低小鼠的成瘤情况。在AngⅡ刺激的C57小鼠上过表达lincRNA-p21相较于对照病毒组能促进C57小鼠的血管弹力纤维断裂,以及增大血管直径,同时增加小鼠的成瘤情况。进一步的血管免疫荧光发现敲低lincRNA-p21减少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AAA成瘤是通过减少VSMC的合成基因Opn,以及炎症基因MMP2和Vcam1实现,过表达lincRNA-p21增加AngⅡ诱导的C57小鼠成瘤是通过增加VSMC的合成基因Opn,以及炎症基因MMP2和Vcam1实现。机制上我们发现lincRNA-p21发挥功能主要通过调控Akt通路实现的。结论:LincRNA-p21能通过促进VSMC向合成和促炎症表型来介导AAA的形成,因此其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AAA的潜在新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母体产道中的脱落胎儿细胞由于含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以及胎儿的整套基因组信息,而在非整倍体疾病、染色体微缺失、单基因性疾病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等遗传性疾病的无创产前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脱落胎儿细胞的分离与鉴定仍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此外,目前尚缺乏对这些稀有细胞进行充分的胎源性验证;另外,目前这些稀有胎儿细胞在单基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应用仍需探究。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建立一种快
背景黄韧带肥厚是腰椎椎管狭窄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时会压迫神经根和马尾,导致腰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尽管有研究认为黄韧带肥厚可能和各种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老龄及机械应力有关,但是导致黄韧带肥厚的关键分子及其调控机制仍然未知。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黄韧带肥厚动物模型,尚未发现关于黄韧带肥厚分子机制的体内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发现黄韧带肥厚的关键调控蛋白,探索其调控细胞外基质形成的机制。2.建立小鼠黄韧
研究背景纳米氧化锌因其性能优越已大量用于日常生活及生物医学领域。全面研究纳米氧化锌的毒理学效应对其安全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哺乳期纳米材料暴露的相关问题却鲜少得到关注。研究目的明确纳米氧化锌哺乳期暴露是否对乳汁、乳腺组织及血乳屏障产生影响;探讨纳米氧化锌造成血乳屏障损伤的具体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TEM、DLS等表征纳米氧化锌。采用C57小鼠尾静脉暴露纳米氧化锌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目前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无法根治。深入探究DKD的分子发病机制,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全球肾脏病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肾脏炎症反应在DKD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但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在DKD肾脏炎症反应中有中枢调控
背景与目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病率高,症状反复,对患者影响较大。IBS-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然其疗效不佳,研究IBS-D发病机制将对其治疗至关重要。肠道感染与肠道低度炎症在IBS-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诱发肠道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参与调控细胞炎症反应及细
背景:腹腔感染为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根据目前的临床指南,肝硬化腹腔感染的类型分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细菌性腹水。SBP是肝硬化患者最典型的腹腔感染类型,临床指南对SBP相关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案做了详细描述。然而,关于细菌性腹水的研究数据少有报道,临床指南缺乏对细菌性腹水患者管理的推荐意见。肝硬化腹水培养阳性率低,腹腔感染的诊断主要根据腹水多核细胞计数>250个/μ1,进行经验性抗菌素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临床和经济负担。虽然目前HF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多种治疗药物,但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因此探索新的HF治疗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运动是众所周知的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且运动训练已被推荐为HF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非所
研究背景和目的LncRNA通过参与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调控,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功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LncRNAPTENP1是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假基因。PTEN已被证实与SMC的增殖、凋亡及主动脉瘤(AA)的扩张有关。PTENP1可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靶向吸附miR-21,解除miR-21对PTEN的抑制,上调PTEN的表达,进而影响PTEN的下游通路。然而,尚
研究目的:1、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2、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3、探讨上述基因联合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中高血压易感性的交互作用;4、探讨 AT1R、ACE、CYP11B2、ECE-1、
背景和目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CD发病率呈逐步增加趋向,因其易反复发作,治疗花费巨大,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最近的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G1期阻滞在C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调控这种细胞周期阻滞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氧化应激是细胞发生G1期阻滞的原因之一。在氧化应激发生过程中,CD患者体内积累了大量的晚期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