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早期的代表作,是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描写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战争给青年一代在肉体和心灵上留下的永久性创伤。该小说自1929年问世以来,国内外诸多评论家对小说,尤其对小说的男主角弗雷得里克·亨利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对亨利这一角色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逃跑主义者,利己主义者,享乐主义者,消极主义者,实用主义者等等。而另外一些人却认为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在“重压下保持优雅”的海明威式的英雄。本文并不评判亨利是个正面人物还是个反面人物,只是通过对他的行为和情感的心路历程做个分析,了解得知他更是一个渴望有个属于自己的家的寻常百姓。而另一方面,本文揭露出一个隐藏在小说中的事实,那就是海明威在他内心深处也在像亨利一样寻找着“家园”。本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章扼要介绍作者以及小说的相关情况,然后回顾对小说男主角——弗雷得里克·亨利的不同评价。由于《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可以说小说中的亨利就是作者的代言人。海明威借亨利之口表达自己对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对整个人生的态度。因此亨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与海明威自身的阅历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他的战争经历和爱情故事甚至其父母对他童年的影响。所有的这一切就是促使亨利和海明威去寻找“家园”的根源。 第二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其包括三个小节。第一节展现亨利寻找“家园”的过程。指出亨利对战争态度的转变在他寻求“家”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说中有很多“家”,例如教士的家乡,妓院和医院。但他们中没有哪一个是他所要找寻的家。他羡慕救士的家乡——“一个干净、寒冷、干燥的地方”,但那样的地方在充满血腥、战争和堕落的腐朽世界里难以寻觅。而对于后两者,他全无好感。他想要的是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家。第二小节是关于亨利找到了他的“家”——他的爱人凯瑟琳·巴克莱。但亨利对她并非一见钟情。首先,亨利对待他和凯瑟琳的关系就像“一场在打赌却不知道赌注是什么的”游戏。后来他深爱上了凯瑟琳,感觉到凯瑟琳在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家。第三小节是亨利最终失去了他的“家”,因为凯瑟琳死于难产,作为“家”的象征——孩子也死了。小说以亨利“在雨中孤独地走回旅馆”而结束。 第三章介绍雨在亨利找“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对结尾处雨的意义从宗教角度提出新的看法。雨声就像一首副歌从未停止,一直到凯瑟琳死在医院的病房里。因而雨在小说里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它从开始一直卜到结束,营造出一个悲剧的氛围。而在这样一种氛围里,人物的命运紧紧地和作为灾难象征的雨息息相连,雨暗示读者什么事将降临在主人公的身上,同时向读者预示亨利的最终结局。 第四章是结论部分。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家,亨利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读者接受他不是把他作为小说世界的英雄而是作为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普通一员,因为发生在亨利身上的一切同样也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快乐着亨利的快乐,悲伤着亨利的悲伤。亨利的悲剧不再属于他个人,而属于整个人类社会。因此不管是生活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的人们都会从中得到重要启示,有战争的地方没有家和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