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及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其学术研究涉猎范围广泛,本文以他的伦理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内容和方法,进而对其伦理思想的结构和体系进行探讨。
陈独秀伦理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承继,如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和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二是对近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吸收,如进化论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等。这些思想为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促使了其伦理思想的时代转换。
封建道德是陈独秀进行伦理重建首先要铲除的障碍,他分别从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纲常伦理、国民性劣等角度对以孔教为代表的旧伦理道德进行一一击破,这种对旧礼教的重新审视和评判在当时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开启了伦理革命的先声。对宗教伦理的讨论也是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之一,他对在当时中国社会形成一定规模的道教、佛教和基督教进行了解析和批判,揭示了宗教迷信对人们思想的毒害,号召国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对封建道德和宗教迷信进行全面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陈独秀提出了新伦理的构建模式,即培养国民爱国的政治道德意识、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民主平等的道德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从五四运动前对青年的品德要求到五四运动后对劳动者的道德塑造,陈独秀的伦理思想随之完成了从资产阶级伦理观到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转变。
如何让全新的道德思想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陈独秀也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创办报刊杂志、开展文学革命、进行教育改革、发动民众运动,通过这些方法,新道德的构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也经历了从道德启蒙到强调社会革命进行伦理改造的思想跨越。
陈独秀从现实问题出发,将思想革命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并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伦理思想的更新,这些都是其伦理思想的进步之处。但是他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内涵缺乏深刻的把握,致使他在进行道德重建时对传统道德中的精华部分过多地抛弃,对伦理改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色彩比较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