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学困生”的研究中,基本上是针对学困生群体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转化措施的,关于学困生个人的研究较少,对学困生个人(尤其是农村学困生)成长的描述就更少,本研究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本研究对我国桂西北地区的一位农村“学困生”——小贝(化名)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样本的选取办法是“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强度抽样和典型个案抽样,选取能提供更多信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样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位农村学困生的成长经历的追溯,呈现他的成长故事,让人们看到学困生的身影,听到学困生的声音,感受到学困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对学困生有更深的了解。然后,经过分析,努力寻找造成这位农村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农村学困生形成的建议。本研究具体采用了“质的研究”中的观察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对这位学困生进行了课堂观察和生活观察,深入他读初中、小学时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并到其家里对家长进行了访谈,获取了约20个小时的访谈材料,收集了三份实物材料。经过综合所得的材料,得到了较清晰的小贝的成长故事:小学——“很快乐”,成绩好,得过数学奖,是老师培养上县重点初中的对象;初中——“很单调”,成绩开始下降,伴随有逃课、赌博等违纪现象;高中——成绩跟不上,但已经“习惯”了,只想“混”一张高中毕业证。经过分析思考,得到造成小贝学习困难的原因:㈠农村“读书无用论”及赌博等不良风气的影响;㈡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缺乏课外活动,学生放学后无事可做,染上不良习气;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老师们只培养“尖子生”,看管好“问题学生”,对“中下生”缺乏关爱;㈢农村家长与学校的联系脱节,家长面对孩子的退步,不知怎么办;㈣小贝个人常与“成绩差”的学生在一起,易受影响,且个人缺乏意志力,学习目的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预防学困生形成的建议:一、切实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初中是最关键的时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甚至是生活上的指导都是非常必要的;三、各高中学校应做好迎接“择校生”的准备,不能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四、丰富学校文体活动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健康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外时间,让不良风气无可趁之机;五、学校、老师应重视对“中下生”的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