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瑶“两头扯”婚俗中的文化智慧研究——基于广西富川大湾村的调查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x200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不同于汉族社会普遍缔结的“男娶女嫁”婚,在瑶族社会一直盛行着“不娶不嫁”的“两头扯”的婚姻形式,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对聚居于高山密林之中的瑶族人来说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即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这种婚姻形式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本文在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大湾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当地盛行的“两头扯”婚姻形式为调查对象,从婚姻形式的选择、婚礼仪式的过程到婚后小家庭的构建,深入探究了过山瑶人选择缔结“两头扯”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旨在说明过山瑶人缔结“两头扯”婚姻背后的文化智慧表现;另一方面调查了大湾村“两头扯”婚姻的发展现状,并联系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群体婚姻家庭面临的选择困境,企图能对80、90独生子女群体婚姻形式的选择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全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这一部分中,首先阐释了研究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对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分析,并就本研究中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分析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说明;第二部分是对田野调查点概况的了解,主要包括村落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人口、家庭和社会组织情况,生产生活和风俗信仰等方面;第三部分分别对村落婚姻形态、通婚范围和“两头扯”婚姻的仪式过程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调查点三种婚姻形式即嫁娶婚、招赘婚和“两头扯”婚的统计与分析,得知“两头扯”婚姻是当地非常普遍的婚姻形式,对当地通婚范围的统计和婚礼仪式的叙述,能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当地的“两头扯”婚姻形式;第四部分主要从文化智慧的视角着手,分别阐述婚前选择缔结“两头扯”婚姻、婚礼仪式和婚姻支付、婚后两个家庭平衡发展在缔结“两头扯”婚姻家庭的具体案例中的影响,说明过山瑶人缔结“两头扯”婚姻是民族文化智慧的体现;第五部分研究了该村落“两头扯”婚姻形式产生的原因,主要从瑶族的历史源流、民族心理、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了过山瑶“两头扯”婚姻的形成和延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渊源;第六部分主要从当地婚姻形式的选择和婚后夫妻家庭关系的变化两个方面,叙述过山瑶“两头扯”婚姻的发展现状,以及联系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婚姻选择的现状,从80、90后独生子女的婚姻形式选择、婚后父母赡养和子女姓氏问题三个方面,阐述过山瑶“两头扯”婚姻对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形式选择的启示意义。第七部分是结论,通过研究表明,缔结“两头扯”的婚姻是符合夫妻家庭和谐发展的智慧选择;婚姻缔结过程中彩礼、嫁妆以及婚礼仪式的举办是双方家庭经济理性的考量;婚后夫妻婚居模式、家庭财产的分配、子女承嗣和老人赡养等是夫妻家庭策略性的选择;“两头扯”婚俗和“坐歌堂”仪式,是过山瑶地方性知识的具体文化表现。在过山瑶聚居的村落,婚姻缔结形式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也是瑶族人智慧的选择,是过山瑶人为了满足自身家庭的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不仅促进了瑶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婚姻形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教师支持计划,全方位立体化推出各项举措“力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工具。教育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支撑。而师徒制作为一种实践取向较强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师徒互相听课议课等过程中,实践性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转移,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目前全国
学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期望作为家长教养态度的主要方面,家长期望也作为家庭内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必将影响幼儿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理论表明:良好的期望会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要求家长和教师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已有研究也表明家长期望与幼儿发展高度相关,本研究通过调查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发展本
学位
个人成长主动性作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新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较多关于主动性的研究成果,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的研究不多。本论文试图在调查分析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编制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量表并对其主动性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究提高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
学位
隐喻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强诗歌艺术魅力,也体现语言文化的丰富性。在某种程度上,诗歌翻译的关键在于译者对诗歌中隐喻的处理。认知翻译学将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译学理论相结合,从认知的层面来理解翻译这一活动,这一理论学说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具有丰富的隐喻。通过对诗歌中典型隐喻的认知分析,发现其呈现出主题性特点。诗人借助多种隐喻来表达劝婚、惜时这一思想,突出生命的可贵以
学位
本文选取莎士比亚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中的修辞格作为语料,基于前人的研究,把两首叙述长诗中使用最多的两种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作为研究对象,从喻体、本体、语言结构、和修辞效果方面着手,全方位地总结比喻和拟人修辞的特点,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译者对诗中的比喻和拟人的翻译策略。首先,根据本体的不同,笔者将诗中的拟人修辞分为抽象概念拟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和无生命事物拟人。其中抽
学位
21世纪人才需求的转变,强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项目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而项目学习设计是对有效开展项目学习的有利保障。教师设计项目学习的能力直接影响开展项目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量的项目学习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发现项目学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成熟经验和不足,从而
学位
基于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来自多样文化因素的挑战以及边境民族地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正遭受文化困境的背景,本研究以教学为载体,所关心的是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理解,也就是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怎么看待和理解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要素?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几个问题:在教学中,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如何理解多样文化?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理解对教学产生何种影响?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理解的形成受到何样因素的影响?
学位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本土特征和借鉴国内外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构建出一套适合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实现推动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活动发展,促进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目标。在构建过程中,通过指标初选、指标修订、筛选与确定、权重赋值以及研制标准,并在河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验证,
学位
本文是对新时期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作家文学的族性叙事研究,主要从民族身份诉求、民族文化阐释与民族命运观照等三个方面展开论析。论文具体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主要交代了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等。本文的选题依据是新时期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作家文学的成长和繁荣,这些民族文学在民族身份诉求、民族文化阐释与民族命运观照等方面进行了特色鲜明的族性叙事,较为强烈地表达了他们作为“小小民族”的
学位
随着各地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不断重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渐成为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影响着公民的文化程度、社会文化水平,甚至国家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学业水平受到家庭经济情况、所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师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正视这些影响因素,从中找到解决提升的办法,才能提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教育水平保持良好势头稳步增长。近年来广西的学业水平考试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