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单体熔融接枝技术由于能抑制降解,提高接枝率,保持基体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将多单体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应用于共混合金,有望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工程材料。 本文首先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利用单螺杆挤出机一步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St-co-MMA),考察了接枝单体(MMA)、第二单体(St)、MMA与St比例、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多单体熔融聚丙烯接枝物的熔融指数以及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熔体流动速率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接枝产物的熔融指数和接枝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单组分接枝体系MMA极性单体可以接枝在聚丙烯上,但同时伴随着严重的PP的降解;而采用多组分单体接枝体系,通过加入苯乙烯(St)作为第二单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聚丙烯的降解,大幅度提高其接枝率。本文还对多单体接枝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利用合成的多单体接枝物(PP-g-(St-co-MMA)增容PP/PVC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接枝物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亚微观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接枝物对PP/PVC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并出现一峰值,而基体的抗冲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共混物熔体保持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 本文进一步系统研究了gPP/PVC共混体系,并将它与纯的PP/PVC共混体系进行了对比。在相同配比情况下,gPP/PV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较纯PP/PVC共混体系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具体体现在力学性能提高;PVC部分的玻璃化温度降低,温度区间变宽;电镜照片中分散相颗粒明显变小且均匀化,相与相之间的连接处变的发白。共混体系“切力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仍没有改变,表现粘度在gPP/PVC小配比时,随gP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大配比(80/20)时则相反。揭示了相反转及gPP中均聚物和共聚物对共混体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