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门静脉左、右分支发生血栓,伴或不伴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会加速肝功恶化,增加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出现。目前诊断肝硬化门静脉血栓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缺少血液学诊断方法。因此对影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医疗工作者对门静脉血栓的认识,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改善患者预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IL-6,TNF-α,蛋白C,血栓弹力图及临床常规检验等多项血液学指标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关系,明确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用来早期识别肝硬化中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同时探究上述指标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23名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结果分为合并门静脉血栓组(n=52)和无门静脉血栓组(n=71)。收集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既往病史、检验资料及检查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最后总结归纳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其检验效能并找到最佳诊断截断值。结果:1.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组与无门静脉血栓组的一般资料比较门静脉血栓组与无门静脉血栓组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糖尿病、高血压、脾脏切除或栓塞病史及合并腹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血栓组有食管胃底静脉套扎或栓塞病史、既往消化道出血史的人数显著多于无门静脉血栓患者(P<0.05)。在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及分级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MELD评分及合并肝性脑病方面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为无门静脉血栓组水平更高。2.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组与无门静脉血栓组的检验、检查资料比较门静脉血栓组ALT、AST、DBIL、APTT、TT、TNF-α显著低于无门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栓组D-D、K、门静脉主干宽度显著高于无门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栓组纤维蛋白原功能降低的患者数显著高于无门静脉血栓组,纤维蛋白原功能正常患者数显著少于无门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6、蛋白C、R、Angle角、MA、CI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组与无门静脉血栓组IL-6、TNF-α与传统凝血、血栓弹力图的相关关系IL-6与传统凝血中的PTA存在正相关(r=0.198,P=0.028),与TT、APTT、PT、INR、FBG间不存在相关关系;TNF-α与传统凝血中的APTT成负相关(r=-0.182,P=0.044),与TT、PT、INR、PTA、FBG不存在相关关系。IL-6、TNF-α与血栓弹力图各参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4.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组与无门静脉血栓组间传统凝血与血栓弹力图的相关关系传统凝血中的FBG与血栓弹力图中的K呈显著负相关(r=-0.370,P<0.001)、与Angle角(r=0.508,P<0.001)、MA(r=0.529,P<0.001)、CI(r=0.486,P<0.001)呈显著正相关,余指标间相关性较弱。5.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门静脉血栓组与无门静脉血栓组间有差异的指标进行总结,在同时考虑共线性及临床意义的情况下,最终将脾脏切除或栓塞病史、既往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主干宽度、APTT、D-D、TNF-α、IL-6、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K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方式为LR逐步向前法),最后可能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脾脏切除或栓塞病史(OR=7.565,95%CI=1.514,37.799,P=0.014),门静脉主干宽度(OR=1.310,95%CI=1.108,1.549,P=0.002),TNF-α(OR=0.981,95%CI=0.971,0.990,P<0.001),K(OR=1.285,95%CI=1.053,1.569,P=0.014),APTT(OR=0.753,95%CI=0.656,0.865,P<0.001)。6.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相关因素的ROC曲线分析TNF-α、K、APTT、脾脏切除或栓塞病史、门静脉主干宽度可能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后进行ROC曲线分析,当这些指标单独进行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分别为0.672、0.614、0.670、0.544、0.663。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7.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发生位置分析52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中,共44例(84.6%)累及门静脉主干,27例(51.9%)累及门静脉分支。门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以门静脉主干同时累及分支最为常见16例(30.8%)。8.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中不同血栓累及范围组间肝功能评分、既往病史及检验、检查指标比较将52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根据血栓累及范围,分为单支血栓组(n=19)及多支血栓组(n=33)。两组在Child-Pugh评分、消化道出血病史、门静脉主干宽度、凝血常规、D-D、肝功能、TNF-α、蛋白C、血栓弹力图参数中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多支血栓组IL-6的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ROC曲线分析后,IL-6预测多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9.IL-6、TNF-α、蛋白C、血栓弹力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根据Child-Pugh分级不同,将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Child-Pugh A级(n=16),Child-Pugh B级(n=28),Child-Pugh C级(n=8),不同肝功能级别间IL-6、TNF-α、蛋白C、血栓弹力图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考虑IL-6、TNF-α、蛋白C、血栓弹力图与肝病严重程度无关。10.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中输血浆组与未输血浆组间传统凝血与血栓弹力图的比较根据住院期间是否输血浆将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输血浆组(n=13),与未输血浆组(n=39),比较两组入院时凝血常规与血栓弹力图。在传统凝血中的各个参数比较后,输血浆组APTT、PT、INR高于未输血浆组,PTA低于未输血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浆组与未输血浆组在血栓弹力图中的各个参数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NF-α、K、APTT、脾脏切除或栓塞病史、门静脉主干宽度可能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2.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以门静脉主干同时累及分支最为常见;且IL-6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中的多支血栓组水平更高,可以帮助鉴别多支血栓与单支血栓。3.血栓弹力图可以辅助临床更好的了解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