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normal skin, NS)及瘢痕疙瘩(keloid)成纤维细胞模型,观察MEK/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PD98059)对两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及部分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及5-FU作用后细胞内MEK/ERK信号通路中多个相关信号蛋白分子活化的变化情况,探讨5-FU对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MEK/ERK信号转导途径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瘢痕疙瘩形成的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5-FU治疗瘢痕疙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人体的正常皮肤以及瘢痕疙瘩组织,应用组织块法分离原代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SFB),进行成纤维细胞鉴定及绘制生长曲线;各组细胞经浓度分别为(0.1g/L,0.25g/L,0.5g/L,1.0g/L,2.0g/L)的5-FU作用48h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成纤维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选用3个5-FU浓度分别为(0.25g/L,0.5g/L,1.0g/L),做为以下实验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5-FU作用后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蛋白分子MEK1、MEK1/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5例手术切取的瘢痕疙瘩和2例正常皮肤标本组织,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全部成活,细胞生长良好,融合成片,形态正常。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呈梭形、长条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1-2天即呈融合状态。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成纤维细胞胞浆内见大量棕黄色颗粒,核为蓝色。3.通过生长曲线比较,第1-2天两组细胞为滞留期;第3-6天为对数生长期;第6天以后,为平台期。在相同生长环境下,瘢痕疙瘩培养出的成纤维细胞同正常皮肤相比,其增殖速度较快。4.MTT检测,各组细胞经浓度分别为(0.1g/L,0.25g/L0.5g/L,1.0g/L,2.0g/L)的5-FU作用48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OD值逐渐降低,各组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抑制(P<0.05),表明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各组成纤维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正常皮肤组(1.237士0.041)g/L,瘢痕疙瘩组(0.530士0.032)g/L。5.各组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5-FU作用48小时后,随药物浓度的增加,KFB与对照组相比G0-G1细胞比例逐渐下降,S期细胞数量比例增加,G2-M细胞数量增加(P<0.05);而NSFB与对照组相比G0-G1细胞比例逐渐下降(P<0.05)。表明细胞大部分被阻滞在G1期,细胞分裂受到抑制。6.两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TUNEL阳性信号为强绿色荧光,位于胞核内,呈小圆形、环行或小颗粒聚集状。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可见少量凋亡细胞,而各实验组的凋亡细胞数量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上升,与对照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经不同浓度5-FU作用48小时后,两组细胞的MEK1及MEK1/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降低(P<0.05)。结论5-FU能有效的诱导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该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瘢痕作用;5-FU可能通过干扰MEK/ERK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抗瘢痕作用。MEK/ERK信号转导途径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